本帖最后由 月下丝语 于 2022-1-10 14:37 编辑
41、露天电影你还记得吗?
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大都在晚上露天放映,那时候没有比放电影的的消息更令人兴奋的了。当时淼泉电影队用的是船,只要看到电影船来了,就知道要放电影了,那时放映电影的信息来源通常是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消息传得很快很快,。只要听见发电机响了,连吃饭也来不及吃了! 一般来说,电影船一到,就会凿洞竖起两根长竹竿,如果有两棵大树可利用就更好了,然后把幕布高高挂起来! (此图来自网络) 夜幕降临,夜风习习,收拾好家务的人们陆续走进放映场。放映员开始试机子,看看屏幕的清晰度。当一道雪亮的光束投到屏幕上,大伙齐声欢呼,预示着电影马上就要放映了。故事片放影前,都要先放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计划生育之类的加影片,现在知道那叫科教片。 (此图来自网络) 我们这个地方大多在小学操场上放映,当时吴庄小学和后来的车泾小学操场上是经常要放电影的,因为离家近会带着凳子去。有时兴隆十四大队或淼泉小学操场上放电影也会赶去看,不怕路远,凳子不带站着看。 放电影需要较大的场地,因为观众会很多。有时候去晚了,黑压压的一群人根本挤不进去,无奈只能坐到银幕的背面观看,当然那种画面是不真实的,看了很不舒服!还有后面看不见有爬到树上或柴垛上看的,大人小孩都会这么做! 放电影时,放映员有时会插上一句话提示剧情。记得有一次放《渡江侦察记》,放映员适时插话:小马渡过了长江,把情报送到了江北!几十年过去了,我还牢牢记住了这么一句话。 当时也有不少战争题材的电影最受欢迎,如《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奇袭》等等。 电影结束的时候,放映员会友情提示:“电影马上就要结束了。”这句话刚落,人群沸腾了,有慌乱中丢了板凳的,有小孩不见的,有的衣服被别人顺手牵羊的,吵杂声响在耳边…… 那时候,记性特别好,看一部电影,就能模仿出动作,甚至背诵出几句台词。 还有一件事永远忘不了, 45年前,1976年夏天,我32岁时,十大队小学(观音堂)操场上放电影,老婆带着两个孩子先去了,那天月亮很明,我随后也赶紧去,我只顾赶路,走过四队工场,想不到会有个刚化开的石灰池,双脚跨进去,当时只感到如触电一般疼痛,双脚烫伤了!乱作一团,电影当然看不成了,妻子儿女都喊回家,上医院,开了药,回家卧床十六天,大热天很难挨的!事后知道那晚还有一人“中招” ,他眼睛也不好,双脚踏入石灰池后,疼痛难熬往河里跳,当然后果更严重了……这是一次意外,可防!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慢慢的,电视在农村普及了;放电影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进了电影院,感受着现代电影的音像和效果,还有一些人呆在家里,打开电视机看电影,早就忘记了什么是露天电影了。 可在我们吴庄村却不是这样,露天电影还在放!原因有两个: 一是我们村里有个复员军人叫庞建明, 1982年,进入农村电影放映队,就是上面提到的电影放映船,当放映员,后来淼泉有了影剧院,那就弃船上岸了。再后来转制了,弃了影剧院,他就独立经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庞建明换种方式开始从事这一工作,农村处处通电了,发电机不用了,放影机也更新了,船改用汽车了,因为家家有了电视机,看露天电影的人不会象以前那么拥挤了,所以放电影更具灵活性了,他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放映,业绩很好! 二是村里重视,为了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决定每月放映两场露天电影,全年24场,有村里出资。放映故事片,象上面提到的战争题材的影片,最近放的片子是《上甘岭》、《中国蓝盔》等,通过影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文明城市宣传片,消防交通安全宣传片,以及家庭节约用电科教片等等。 时代在发展,今天高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生活,但过去我们年轻时经历的一切也很珍贵,我们不应该忘记。倘若你或者你的乡亲们还想看场露天电影,请到吴庄来 202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