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634 回复 0

龙见

[复制链接]

441

主题

21

好友

6357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2022世界杯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7-28 07:54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那一阵隆隆之声,传自遥远的地底,缓慢而沉重,李四抬头,天空阴云翻滚,对着慌乱的人群,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又要变天了。

又要变天了,李四早已习惯了人类在自然世界的无能为力,除了等待,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远处那座叫做乌目山的巨大屏障似乎在蒸腾出热气来,随着狂风后一声绵长的闷响,山石垒成的茅屋匆匆颤抖了一回,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惊魂未定的人群之中,李四满怀忧虑地长叹了一口气。

第二天,村落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他说他叫张三,他说,昨天见到两条神龙在乌目山中争斗,石崩天裂,搅动洪水,有山那样高,将他的住所摧毁,若不是他刚好在山上,他也会和他的族人一起葬身鱼腹了。

李四听着张三神乎其神的叙述,不置可否,他不想留这个年轻人,他要为他的族人负责,但他想不出拒绝的话语,然后,张三便在这个叫做罗墎的地方住了下来。

张三很平常,积极着参与劳作,村民们对于那次惊天地的变故很好奇,时有忍不住的开口问起,张三一遍遍地叙说着细节,还拿出了许多从崩裂的山口带出来的石头印证。

李四不信,但没当面言明,只是提醒村民提防这个不明来历的年轻人,他的人和他的名字一样不可信。

可如何阻挡村民的好奇成了最大的难题,张三描述那两条龙的样子说的绘声绘色,一黑一白,游走处水波雷电汹湧,仿佛在他眼前。

所有的人信了,更有几个大胆的村民不顾李四的禁令,偷偷前往乌目山,带回了许多淡黄色半透明的石头,说张三没乱说,那乌目山从中间崩裂,山溪从中曲折穿行,其状诡秘,非人力可变化,时日久了,乌目山被一个更简单的名称代替:破山。

风平浪静,远处的破山有虞,人们渐渐失去了对它的兴趣,张三愈发沉默,夜深时,总会梦到两龙相争,煞气沉沉。

闲来无事,他用石片作刀,琢磨山上带回来的那几块破石头,数载寒暑,雕成了两条龙的模样。

他说,这是龙的样子,李四听闻,愈加不安,以盅惑之名,将张三逐出罗墎。

这是个远古的神话,张三迁徒至中原,念及乌目山那一场变故,改姓有虞,绵延传续,多年后,有虞氏一族中还出了舜这样的名人,直至有虞后人辅助武王夺得天下立下大功,被武王在虞城封国,称虞国。

古公亶父念祖,为次子取名虞仲,意为有虞之山,又遣泰伯仲雍到破山寻祖,末得,安于地,遂建勾吴国。

世间事反复沧桑,一些往事,早被时光湮沒遗忘,直到公元1993年,颜市罗墎村发现古文化遗址,挖出许多远古玉器,被证为良渚文化时期作品,其中有一快环形玉佩吸引了众人目光,两龙相对,龙嘴相吻,据考证,它是良渚文化龙形玉器中最古老的一件,距今五千多年,不久,颜市诸遗址入选世遗名录。

五千多年,沧海早变成了桑田,破山离海岸线越来越远,虽然在唐时有位诗人写下一首《题破山寺后禅院》让破山被天下熟知,朝代更迭,终因破字不吉,改成虞山。

虞山者,有虞之始。

许多风景却不曾变化,比如两龙相争处的破龙涧,一到雨季,细水淙淙,其中意境妙不可言。

然而,二龙相争,毕竟是神话传说,谁信呢?

虞山博物馆内,有一件镇馆之宝,它,就是被誉为良渚第一龙的环形玉佩,五千年后依旧煜煜生辉,静静诉说着颜市悠长的文明。

五千年前,那个叫做张三的年轻男子亲眼目睹了神龙相争,为了别人能信他,漫漫长夜里,他以石为刀,细细琢磨出了龙的模样。

后来,龙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

江南的雨季绵长,我独自一人到空落落的博物馆看一件远古时代的玉器,文明至今日,人们更不相信龙的存在了。

我信,因为,我就是见过真龙的张三。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网民应遵纪守法,不造谣传谣,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共建诚信健康网络环境。

商务合作: |论坛信息客服:0512-52037268 |论坛微信客服:cs1816852351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零距离APP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