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梦在远方
查看 122153 回复 244

故乡的凡人琐事(1)

[复制链接]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21
发表于 2023-12-3 23:29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故乡周泾口的那些凡人逸事(六十二)

沙家浜

妹妹离开故乡常熟已四十余年,对常熟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说来有趣,常熟对外最响亮的名片,沙家浜她还没去过呢。老梦今天和妹妹沙家浜一日游。

说起沙家浜,但凡六十岁左右的人都是十分熟悉的。源自那个时期一部京剧,《沙家浜》,演的是一群新四军伤病员在常熟沙家浜养伤的故事。老梦走南闯北在祖国大地上游荡,时有人问我那里人。若说常熟,不少人怔怔的,常熟在那里?若再补充一句,沙家浜。这不少人就会恍然大悟,知道知道阿庆嫂胡传奎。

兄妹携手过东进桥,入纪念馆,咱先要满满正能量一回!比较仔细观图阅文看物,对新四军在沙家浜地区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老梦的思想大大进了一步,几乎可成时代标杆!呵呵!

在园内漫步,见什么国防教育儿童游乐横泾老街等等设施。这沙家浜,其实就是一个大杂烩,来满足不同人们的不同需求。这也是一般旅游景点的通常做法。

于老梦来说,最大的兴趣是芦苇荡。兄妹俩上了一只手摇船,伊伊呀呀在船娘的前推后扳中向芦苇荡驶起。和船娘闲话,可不可以我来搖一程?老梦对自已撑篙搖船的本领自信着呢,十七岁就在生产队搖船撑篙拉纤鼓帆,转遍江浙沪三地,估计不会出洋相的。我对船娘说,我推艄扳艄的时候,你恐还没生呢。船娘不容,说有规定,从安全计。若让你搖上一程,饭碗恐有危险。砸人饭碗之事,那是丧天良的,老梦是断然不会做的。

芦苇丛中,小河弯曲,清波微漾,鱼跃鸥翔。过沙四龙常走的小桥,过郭建光养伤的茅草屋,一会儿船到码头,来到春来茶馆。阿庆嫂刁德一胡司令等着我呢。阿庆嫂不愧老江湖,老梦哟,好久不见里面请!胡司令,你看谁来了?胡司令老朋友了,他肚里一包草,我肚里草一包。对脚坐下,刁德一在傍斜视,在估摸我俩肚里草那个多?朋友你说呢,不用说,肯定我多!

二个草包稍寒喧一会,虞山绿茶呷上几囗,老梦告辞而去,我还要去会郭建光呢。郭建光在台上红光满面,引吭高歌。我在台下引颈痴望,拍手叫好!稍顷告别,沙奶奶在后叮嘱,一路走好!

一路好走,兄妹俩半天转遍全园,一脚油门离去!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79

主题

0

好友

3375

积分
来自美国 弗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122
发表于 2023-12-4 08:39 |只看该作者
梦在远方 发表于 2023-12-3 10:28
那时非常时 ...

正是。问好梦老师。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23
发表于 2023-12-5 07:04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故乡周泾口的那些凡人逸事(六十二)

红豆山庄

先给朋友们讲一则历史人物的故事,明末清初,我们常熟有一个人叫钱谦益,官至礼部尚书,且是文坛领袖,写的文章写的诗那是呱呱叫。而且写的内容均是其时的满满正能量,忠君爱国,孝亲持节之类,实在是当时的朝野楷模。其时,浙江嘉兴有一个姑娘叫柳如是,称河东君,才貌双全,写的文章写的诗那是叫呱呱,就是现在谓别人家的姑娘。若拿现时名伶章子怡巩琍等和她相比,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可惜的是生不逢时,落家有误,因家贫被卖入金陵青楼,成为金陵八艳之首。柳如是二十三岁时,为追求爱情,一人孤舟漂来常熟,嫁给时年五十九的钱谦益。成了当时一众媒体的曝眼新闻,据说嫁船所过,河两岸人山人海,人们争睹老牛嫩草新娘风彩。而守旧之人则把断砖残瓦扔向嫁船,发泄愦懑之气。其实呢人家是真心相爱,类比今日杨*宁翁*,关你什么屁事?!

老夫少妻,琴瑟和鸣,举案齐眉,其乐融融,二人生活在白茆有二棵红豆树傍的一个农村庄院里,谓红豆山庄。红豆称相思子,是人们寄托情爱相思的信物。唐有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时不随心,天下大变。清兵入关,明亡。明大官礼部尚书钱谦益慷慨激昂一身正气,相约和柳如是投水自尽忠君报国。至河埠,柳跃入水中,钱曰,水太冷,不宜下,而裹足不前。后柳被人救起。

清朝颁剃发令,谓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钱谦益闻之,搔搔头,说痒来,哧溜一下头发尽数剃去。钱即降清,又做大官至礼部侍郎。

这就是钱谦益,亳无骨气奴颜婢膝的无良文人,连主子也看不起他,乾隆皇帝把他列为贰臣之首。当然他和柳如是的爱情故事另当别论。

老梦和妹妹现在要去的地方,就是见证钱柳爱情的所在,白䒢的红豆山庄。昔日野处二株相依红豆傍的山庄,现在扩展成了一个大大的公园,里面尽是一些游乐设施,一些春游的学生们在尽情玩乐,老梦眼里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地方。

真正的红豆山庄,缩在一隅,人迹廖廖。二棵高大的红豆树倚天挺立,十分奇怪的是,一棵清风艳阳下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一棵蓝天白云下枝干尽秃片叶无有。老梦以为树已枯死,看介绍,才知秃枝一棵没死,至五月份才会生发新芽。为何一繁一枯,其中奥秘真不可知。

柳如是钱谦益在树下相对而在,钱倚立充满深情而视,柳琴前叮咚声声悦耳。琴瑟相和,吟唱相合,一对恩爱夫妻也!老梦不知好歹,横插一杠,坐在他们夫妻之间,留下一影。坏了他们夫妻和谐恩爱画面,老梦坏人也!呵呵!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070454odsysqsudnzrhyqk.jpg (363.59 KB, 下载次数: 17)

070454odsysqsudnzrhyqk.jpg

070454m5plle446spsesp6.jpg (254.04 KB, 下载次数: 11)

070454m5plle446spsesp6.jpg

070454llvnykiybllqzvl2.jpg (431.56 KB, 下载次数: 13)

070454llvnykiybllqzvl2.jpg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24
发表于 2023-12-6 06:44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故乡周泾口的那些凡人逸事(六十四)

王同甘(1)

人说,最真实的历史是一个个小人物芸芸众生们的烟火三餐家长里短悲欢离合的故事,象我前发的秦一民的故事。大人物们的史书记载那不是真实历史,那是或溢美或愚弄别人的文学创作罢了,虽然现在史书上堂而皇之纪录着宣扬着。比如我们的邻国,纪录着他们的*他们的太阳的诞生,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天边突现绯红色的光泽,接着一道白光闪过,一个婴儿的啼哭惊醒了整个世界!他们的小学教科书上写着,伟人和身边战士谈话,一架敌机嗡嗡飞来,伟人拣起身边石块,奋力向空中敌机掷去,敌机拖着长长的黑烟坠落在山沟里。这就是他们的历史,我不知我们有无这样的历史。

*秦一民这样的人和事故乡周泾口还有,今天我再来嚼一个,让小人物的坎坷经历来相互印证那个难以言说的时代。人已故去多年,但后人们还在咀嚼着他们的或真或幻,或实或虚,或好或坏的故事,在重复着他们说过的或悲或喜,或庄或谐,或多或少的言语,不知是他们的幸呢还是哀。但我坚信,能够人过留声,雁过留迹者,也不枉来人世一回了。

老梦家在油车浜,周泾口人习惯叫油车头,我家后门出去一米左右就是农田了。后门口这块田是周泾口小镇上六小队的,那时队长好象叫张x良。六队里社员在这块田里劳动时,特别是夏天,只要见我家后门开着,时不时有人喊着我娘的昵称X英阿姐,来讨口水吃!边喊着边兀自踏进门来,直奔我家院子水井边。水井边有一根竹竿,头上用铁丝挂着一个竹筒,伸入井内一戳一提,一竹筒清洌冰洁的井水上来了。人对着削成斜边的竹筒,咕噜咕噜井水一口气倒入肚中,一伸懒腰,爽啊!那个时代,一口井就是一个免费的大冰箱啊。当然那时电也没有,也不知冰箱为何物呢。老梦记得最爽的一事是,大热天,娘把一个西瓜放在网兜里用绳吊在井里,吃开夜饭后拉上西瓜,切开,还是黄瓤。一囗下去,冰洁彻骨,爽遍全身!不说了不说了,看我此时唾沫嘀嗒嘀嗒象庐山瀑布,老梦脚板头淹没了!

没有私闯民宅之说,只有不束之客之乐。那时农村里,一家的亲戚几乎就是全村的亲戚,都熟悉着。时会听到,X阿婆,你家外甥囡X珍X英来了,快点回去的吆喝。隔个生产队的人也大都认得,和睦相处着。不象现在城市里,楼上楼下相邻十年了,还不知姓甚名啥。说一件颇显尴尬的事,老梦久离故乡,现在正宗堂房侄儿侄女也认不全叫不出呢,现世!

一日小铁卵老梦放学在家,后门头x英阿姐招呼声又起,一前一后进来二个满头大汗身上散发着冲天粪臭的男人。前面一个就是队长张X良,后面一个是听人叫同甘爷叔的王同甘。他们在棉田里施粪肥,故而弄得一身臭气。进我家后门,穿过院堂,直奔井边,一戳一提,咕噜咕噜了。那时我才认得王同甘,后来知道他同秦一民一样,*。

接下来老梦就来嚼嚼这个曾经的*王同甘了, 还是这句话,知情者请提供信息素材,涉及者请多包涵。呵呵!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头像被屏蔽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25
发表于 2023-12-6 10:29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26
发表于 2023-12-7 06:03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在远方 于 2023-12-7 13:39 编辑

故乡周泾口的那些凡人逸事(五十七)

王同甘(1)

完了,秦一民的事完了,秦一民人也完了,世上从此再无这个秦一民了。真完了?没完!历史没完,还记得!

人说,最真实的历史是一个个小人物芸芸众生们的烟火三餐家长里短悲欢离合的故事,比如我前发的周泾口秦一民。大人物们的史书记载那不是真实历史,那是或溢美或愚弄别人的文学创作罢了。*秦一民这样的人和事故乡周泾口还有,今天我再来嚼一个,让小人物的坎坷经历来相互印证那个难以言说的时代。人已故去多年,但后人们还在咀嚼着他们的或真或幻,或实或虚,或好或坏的故事,在重复着他们说过的或悲或喜,或庄或谐,或多或少的言语,不知是他们的幸呢还是哀。但我坚信,能够人过留声,雁过留迹者,也不枉来人世一回了。

老梦家在油车浜,周泾口人习惯叫油车头,我家后门出去一米左右就是农田了。后门口这块田是周泾口小镇上六小队的,那时队长好象叫张x良。六队里社员在这块田里劳动时,特别是夏天,只要见我家后门开着,时不时有人喊着我娘的昵称X英阿姐,来讨口水吃!边喊着边兀自踏进门来,直奔我家院子水井边。水井边有一根竹竿,头上用铁丝挂着一个竹筒,伸入井内一戳一提,一竹筒清洌冰洁的井水上来了。人对着削成斜边的竹筒,咕噜咕噜井水一口气倒入肚中,一伸懒腰,爽啊!那个时代,一口井就是一个免费的大冰箱啊。当然那时电也没有,也不知冰箱为何物呢。老梦记得最爽的一事是,大热天,娘把一个西瓜放在网兜里用绳吊在井里,吃开夜饭后拉上西瓜,切开,还是黄瓤。一囗下去,冰洁彻骨,爽遍全身!不说了不说了,看我此时唾沫嘀嗒嘀嗒象庐山瀑布,老梦脚板头淹没了!

没有私闯民宅之说,只有不束之客之乐。那时农村里,一家的亲戚几乎就是全村的亲戚,都熟悉着。时会听到,X阿婆,你家外甥囡X珍X英来了,快点回去的吆喝。隔个生产队的人也大都认得,和睦相处着。不象现在城市里,楼上楼下相邻十年了,还不知姓甚名啥。说一件颇显尴尬的事,老梦久离故乡,现在正宗堂房侄儿侄女也认不全叫不出呢,现世!

一日小铁卵老梦放学在家,后门头x英阿姐招呼声又起,一前一后进来二个满头大汗身上散发着冲天粪臭的男人。前面一个就是队长张X良,后面一个是听人叫同甘爷叔的王同甘。他们在棉田里施粪肥,故而弄得一身臭气。进我家后门,穿过院堂,直奔井边,一戳一提,咕噜咕噜了。那时我才认得王同甘,后来知道他同秦一民一样,*。

接下来老梦就来嚼嚼这个曾经的*王同甘了, 还是这句话,知情者请提供信息素材,涉及者请多包涵。呵呵!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头像被屏蔽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27
发表于 2023-12-8 04:55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28
发表于 2023-12-8 13:26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故乡周泾囗的那些凡人逸事(六十五)

王同甘(2)

昨日文章发出后,有人留言,老梦,你写错了,周泾口六队里的肆XXX叫王桐根,不是王同甘,桐和同根和甘不同也。朋友,请看我题头照片。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革命军人家属证明书。兹有王同甘同志系一九四九年四月廿四日参军,现在本军xxxx职务,系供给制。家居江苏省常熟县吴市区周泾口村,其家属得按民主政府优待军属条例根据实际情况享受军属荣誉与优待。此证,给其母王钱氏收执。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副司令员林遵,第二副司令员袁也烈,副政治委员赵启民,政治部主任康志强。一九五一年二月三日。看清了,这可是张爱萍将军领衔签发的,白纸黑字,大红印章,不会是假的吧?!呵呵!

今日我为王同甘正名,周泾口六队里的乡党们,周泾口的乡人们,你们一直以为的曾经的XXXX王桐根,实为王同甘。

至于上面这份部队证明,则涉及到一段曾经的历史了。老梦反正退休了没事了,没事找事了,搬只小板凳坐在树荫下,和各位唠唠。我们知道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八路军新四军,再前是红军。建国前,部队一直在打仗,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只要吃饱饭走得动路打得动仗就行。部队的吃住用一切都由部队后勤部门供给,就叫供给制。当然根据兵种不同职务高低有不同标准。建国后,情况变了,部队里有些干部需要缮养父母亲人,本人在部队供给制下够吃够用,但由于没有工资,致使亲人生活有了问题。于是由部队开一份证明,给干部亲人收执,由家属凭此到地方政府领取一些物资钱财生活。王同甘母王钱氏凭此执就能得到政.府优待,能够安安心心生活下去了。当然一九五五年后,部队干部供给制取消,改为薪金制,也发工资了。

由此也可见,王同甘一九四九年四月份参军,一九五一年才二年时间就是部队干部了。部队大学校里,王同甘又不是官二代,周泾口农村里一个底层小青年,二年就升官了,真是不简单了。相比老梦,干了革命工作四十年,受了X的教育七十年,直到退休还是小八赖子一个,官帽只能仰而望之,比之真正有点汗颜!我之村支部书记之大官,其实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我是自我调侃打趣罢了。

关于王同甘的来龙去脉,其如何参军提干,没有小偷小摸,没有贪污腐化,没有暗夜杀.人放.火,没有战场临阵脱逃,为何判刑吃官司,成了XXXX。容我慢慢道来,网络字数限制,只能一段一段来,有兴趣的朋友们稍候。谢谢!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32627tkbkbk30khu713b7.jpg (134.48 KB, 下载次数: 14)

132627tkbkbk30khu713b7.jpg

132627fyi0idszy2zblwm0.jpg (200.74 KB, 下载次数: 9)

132627fyi0idszy2zblwm0.jpg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29
发表于 2023-12-9 06:16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故乡周泾口的那些凡人逸事(六十六)

王同甘(3)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早晨搬只籐椅,坐在院子里,吹吹野风,沐沐晨露。泡杯清茶,呷一口,润润喉,开讲旧书。

周泾口西桥东堍南边,沿徐六泾塘边,后来的六小队,有王姓人家。男主人叫王仕云,夫人叫钱翠宝(王钱氏)。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俗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人,连自己的原有姓氏也不能拥有,改以夫家姓为姓,自家本姓加个后缀氏字,为自己姓名。钱翠宝从出嫁之日起就因此成了王钱氏,从字面解释就是王家那个原来姓钱的女人。王仕云王钱氏夫妇俩共生育了七个子女,四男三女。一九二五年,生第六个的时候,一看是个带把的男的,想想一堆兄弟姐妹们,要教育他们将来同甘共苦,手足之间,相互照应,共度人生。于是把小六子起名同甘,王同甘。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们同甘过甜蜜幸福的生活呢。接下来又生了第七个女儿,但没有取名共苦,谁又愿意子女们共苦呢。但王仕云夫妇怎么也没料到的,他们寄予同甘愿望的这个小六子,成年后被后辈称为阿六公公的王同甘,没给兄弟姐妹们带来同甘,反而染了共苦,这是后话。

王同甘在父母无私的照料下,在哥哥姐姐们的热情荫庇下,幸福生活着。我们现在无法想象,一大家子七个子女加老俩口,不算祖父母,就要九个人了。吃饭了八仙桌还要戳只角才能挤下,家里平时的热闹程度可想而知。不过这是那时家庭的常态,象我父亲一辈四个,我夫人一辈五个。象我老梦夫妇只生了一个,那是老梦思想积极,响应号召,主动为国家分担忧患啊!老梦怎么样,正能量满满好人吧。那些背后因老梦有时要发几句牢骚,提几个合情合理建议意见而骂我是汉.奸卖G贼,要关我小黑屋,请我吃咖啡,不让我说话的人,才是真正的汉.奸卖G贼呢。

一个人,免不了有个头痛脑热生点小病的时候,人家好心指出你脖子后面有个小小疔疮,你就说人家望蚁,恶毒攻击,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病不医,大病无救啊。可惜的是现在真指出你毛病的医生噤若寒蝉,而天天吹捧你好得很好得很大唱赞歌厉害了我的X的医生却大行其道,有点让人无语。

铁证如山,老梦你在说王同甘时,还要傍敲侧击,说这些不着边际的闲话,你不是坏人,谁是坏人?!也对,那我不说了不说了,回归王同甘话题。

呷一口碧螺春好茶,这是粉丝朋友说我天天嚼咀很辛苦,孝敬我让我润润喉的。朋友,谢谢了!听,老太婆在屋里拔长喉咙叫了,老老头,吃早饭了!那怎办?去吃呗!今天就不嚼了,朋友们,明天早上再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30
发表于 2023-12-10 05:19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故乡周泾口的那些凡人逸事(六十七)

王同甘(4)

王同甘在周泾口西桥堍摸爬打滚,家旁边就是徐六泾塘。那时徐六泾塘口没有水闸,长江里的潮水一日二次涨潮落潮,致使徐六泾塘里也一天二次潮落潮起。落潮水小时,王同甘常到河里掏丝螺摸蟹,和一般农家小铁卵无异,混得一身好水性。可能有长江上中游的朋友偶然看到我文章,滾滚长江东逝水,不舍昼夜,怎会有一天二次潮起潮落呢?有的,受月球引力影响,大海里一天有二次起落。涨潮时,海水顶托倒灌长江口,造成长江入海口一段有潮水起落现象。这通长江内河的潮水现象,到珍门过岗身以后就不明显了。当然现在入江河道都修了水闸,现在内河就看不到潮水现象了。但长江口还是原模原样,一天二次潮来潮去,这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周泾口虽是小镇,但人们的眼光就和附近农村里人有差别了。小镇上人走出镇区,比如到我家油车头,才百把米路吧,撒一泡尿可以走个来回,就叫到乡下去了。老梦周泾小学读书时常和镇上几个小队的同学戏谑,你们城里人,我们乡下人。镇上人眼光意识是不同,比如我小时候父亲和镇上的许多人一同念书,我父亲班级里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放现在就是妥妥的学霸,别人家的孩子了。但爷爷近视眼,看不到父亲是读书的料,只念到三年级,就辍学了,叫他去油坊里做小油卵子了。但周泾镇上的人家小孩就不,起码念到小学毕业,甚至初中。我父亲的小学同学后来有几个当了老师,和我成了同事呢,说起我父亲,还说他一辈子泥水匠,可惜了。是真可惜了,不然我父亲也有可能成象我姑夫,前面写过的六队霍兴云一样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呢。哈哈。什么?也有可能当大官?那你老梦就是官二代,就有X色基因,照着父亲的牌头在周泾口神气活现耀武扬威着。不行不行的,我父亲思维活跃脑袋灵光,但讷于言表,三句话打不出一个闷屁,不适宜做官的。做官要有囗才,你看最近来大陆的台北蒋*安,风流倜傥,玉树临风,那脱稿演讲的水平,真没话可说没刺可挑的。相形见拙的是……,不能说不能说,说了要吃咖啡的。

王同甘是镇上人,其父王仕云眼光就远大,多子女生活虽艰苦,但子女读书事就不含糊。王同甘小学毕业,后还进了初中。为王同甘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31
发表于 2023-12-11 04:07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故乡周泾口的那些凡人逸事(六十八)

王同甘(5)

王同甘读过书,人又灵活,且为人热情,经常热心帮助别人。老辈头人讲,同甘俚个小干好个,歇两日有出息个。这是吴语地方语,意思是同甘是个好孩子,将来是有出息的。当然这主要是家教端正的缘故,王仕云王钱氏夫妇对小人的教育是众所周知的,人可以没有钱没有财没有物,但不能没有善心同情心感恩心。王同甘还是十六七岁大孩子时,隔壁乡邻有啥事体,婚丧红事白事,他总会去帮忙。烧火拣小菜,忙得不亦乐乎,乐此不疲。

一次汪伪政权周泾口乡里管事的秦ⅩX,见王同甘小鬼头人勿错,身体好,脚头快,正好身边无人可差,于是叫住王同甘,叫他送一封信去吴市区公所。王同甘一听,帮大人办事,也不分青红皂白,欣然应诺。据王同甘后来讲,他知道吴市是区公所驻地,是一个比周泾口大的集镇,他正好可以去白相一趟,于是屁颠屁颠哼着小调拿了信去了。给大人办了一件好事,心里高兴着呢。比如前几天细雨蒙蒙的时候,老梦开车路过碧溪街头,看到村上一个老妪在去往周泾口的公交站头等车,破伞挡不住密雨,身上有些湿了。我停车,请她上车,一脚油门直送到她家门口。我因助人为乐而得到的她一声谢谢,开心了好几天呢。

家风是有传承的,王同甘的儿子据说也是热心肠,豪爽脾气,乐于助人。当然同是周泾口人,但有一定年令差距,和我肯定碰到过,但我不认识他,他也估计叫不出我。以后有机会和他清茶一杯,乡党之间说说老非,开心开心。

而且王同甘儿子姓顾,和我同一个姓,叫顾耀煌。从姓氏上说,还是我小老弟呢。耀煌老弟,下次有缘见面要喊我大老兄啊,呵呵。那他怎么姓顾呢?王同甘又不是入赘的,照我们这里老规矩儿子应该姓王啊。从老思想老传统上说,就有点悲哀。因王同甘是肆XX子呀,是社会的另类人士呀,谓之坏人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掘壁洞。血统论明面上是封建糟粕,实际呢,不说了,现在不是强调什么基因吗。王同甘一厢情愿为避免ⅩXX子对儿子的不利影响,唯一的儿子跟了娘姓顾,而耀煌呢,就有光耀王家,煌和王取谐音的意思了。由此也可见王同甘对儿子的爱之切情之深呀!老王,你人性之良善本能,老梦赞你!当然现在时代进步了,这姓爹姓娘也无所谓了,但我们不能脱离历史的背景。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头像被屏蔽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32
发表于 2023-12-12 05:21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头像被屏蔽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33
发表于 2023-12-12 09:36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34
发表于 2023-12-12 15:30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故乡周泾口的那些凡人逸事(六十九)

王同甘(6)

王仕云在浒浦帮人家做掌柜,就是现在说的职业经理。王钱氏在家照料一大家子儿女,那时结了婚有了子女的妇女一般都不工作的,专职家庭妇女。要妇女工作是男人没出息的表现,俗语,嫁老公,吃老公,没有被头盖老公。有点戏谑带黄的意味,当然现在不同了,男女平等了,都参加工作了。实际往深处一想,是否加重了妇女负担?这个话题太深奥了,不予展开了。

王仕云一个人支撑一大家子的生计,是够辛苦了,但好歹撑下来了。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王仕云英年早逝了,家道中落了。凭着还算殷实的家底,穷穷穷,搜搜还有三担铜,王钱氏硬撑着一个家维持下去。王同甘的哥哥姐姐们就要帮衬着同甘共苦了,王同甘一个哥哥未成年即逝,另一个哥哥长兄为父,出外讨生活,听说去杭州修钱塘江大桥,不知是生病还是工伤,反正没回来,死在了那里,也是可怜。祸不单行,还有一个哥哥呢,也是暴死他乡。家中四个男丁,最后仅剩王同甘一个,想想有点伤心。

王同甘也渐渐长大了,二十多岁小青年了。到底有文化的小青年,眼光不同,志向有异。别人二十多岁脚边挨着老婆,成家立业,结婚生子重复前辈的生活足迹了。王同甘不,他要先立业后成家,他要闯荡世界,争取干一番事业。

抗战时期,周泾口是游击区,明面上是有依附日本人的*基层,抗战胜利后成了*,但暗底里一直有*的组织,象濮三张耀民张仁福张金元张潮姚永根钟祖元朱顺民等就是地下d组织一员。徐市濮家滩人濮三还是刚解放时周泾口乡的第一任乡长,刚解放时周泾口乡曾归支塘区管辖呢。后来区划调整,归吴市区管。成立人民公社,归碧溪人民公社管。因有d的组织,所以周泾口百姓对时局一直是隐约知晓的。

四九年初,我父亲没文化天天蹲在油坊里烧火炒籽做饼打油,对外界风雨欲来风满楼的巨变毫无察觉的时候,有文化的王同甘凭敏锐的感觉,这个世界要变了。浑水里汰出白罗卜,激流中跳出大鲫鱼,乱世里出草莽英雄。王同甘不声不响,暗中观察。和秦一民一样,精准判断出前几年北撤的新四军要成气候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依附胜者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了,但那时即将登上领奖台的胜者还在长江对岸,百万雄师励兵秣马气吞山河剑指江南。

王同甘去了一次长江边,北望迷迷蒙蒙的江面上,空空荡荡船影全无。他知道北岸的河港汊湾里,王师雄健,只待令下了。王同甘对着滔滔长江东逝水,豪气勃发,吟咏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王同甘要有影响一生的大动作了,明天说。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头像被屏蔽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35
发表于 2023-12-13 04:50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网民应遵纪守法,不造谣传谣,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共建诚信健康网络环境。

商务合作: |论坛信息客服:0512-52037268 |论坛微信客服:cs1816852351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零距离APP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