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048 回复 244

故乡的凡人琐事(1)

[复制链接]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11-8 20:50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的祖居,曾经的名古屋

这里是我老梦的家,曾经的名古屋。在离长江并不远的一个叫油车浜的小村里,这是一幢最破旧最普通的民宅,村民们谓村里历史最悠久的名古屋。

木讷寡言纯朴实诚的父亲和能干利落精明正直的母亲一辈子的心血结晶。一九七二年二月,泥瓦匠的父亲和种地的母亲用逝去岁月的精华,用满手的老茧和满脸的邹纹凝就。过往的岁月里,这里白天弥散着父亲劣质烟草的香味,夜晚映衬着母亲煤油灯下做花边的身影。这里有老梦兄妹俩无暇的笑声,在清风朗月下翻飞。

这坐西朝东的三间平房,真是村里的名古屋呢。七七年恢复高考,当年就走出小村里第一个师范生,我老梦。第二年又造就第一个本科生,我妹妹。穷乡僻壤的农村人能进城念书,就此告别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涯,在闭塞落后的农村是天大的事啊!老梦此时耳边仍回响着傍人问起兄妹携手进城读书时纳于言表父亲的嘿嘿笑声。夜晚,母亲于油灯下为我们兄妹缝补准备行装。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梦和妹妹手中一粥一饭,皆父肩膀担来。妹妹和老梦身上一丝一缕,皆母十指所出!如今思来,眼眶热热!

这老宅,村人谓风水好呢。耕读传家远,诗书岁月长。以后又走出村里第一个留洋硕士,我女儿。招进二个博士女婿,我妹妹我女儿。这老宅里孕育的我们,从这个破旧的院门而出,走向小镇,老梦后居碧溪。走向大城,女儿现住上海。走向世界,妹妹全家移民加拿大多伦多。

令人伤感的是,父亲早已在二十多年前因病抛下兄妹,母亲也已在十余年前不治撒手人寰。人去屋空,祖居唯遗父母在天灵魂!

五十余年,当年父亲手栽之榆已成参天大树,往昔母亲培植之桂早就满园喷香。井中清冽的甘霖还平静如镜,墙脚的野花还含笑如靥。……

今天,这一切美好的场景就要消失,这无数难忘的回忆将无依托。建设整治新农村,承载老梦父母毕生心血,承载老梦兄妹情长意切,承载老梦妻女欢声笑语,承载老梦梦在远方之梦的老宅,将在挖掘机的隆隆声中变成一堆瓦砾!

清晨,老梦在人生的血地徘徊,绯红的朝日下,拍照,录像,在留下我永久的回忆!

曾几何时,隆隆机声中,老宅不复存在!父亲亲手粉刷的墙壁呢?母亲亲手装扮的房间呢?离却关山千万重,空余人间遗和撼!父母双亲,非儿不孝无能,未能守住祖业,此乃公为遵纪守法,执行z*规章,私为卸下包袱,让儿孙辈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从此,老梦血地已无立锥蹲足之处遮风挡雨之所,但老梦已拥有整个的世界!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老梦是以此文为祭以告,双亲大人,愚儿叩首恭请双尊伴儿前行,梦在远方!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沙发
发表于 2021-11-9 06:25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故乡的凡人琐事(2)

永远的血地,无尽的记忆

窗外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片肃杀的秋景。昨天朋友圈所发图文引来了许多感慨,是啊,岁漂月流,时代在变,故乡在渐渐远去。周泾口,油车浜,此后将成为我心中一个记忆的符号,永不会忘记!

人有前生后世,村有来龙去脉。周泾口油车浜小村上的后生小弟,你可知居之宝地名之来处?你知村之前辈几许前尘往事?老梦闲人一个,闲来无事,给你闲说往昔,解解厌气。

明永乐年间,一个姓蒋的穷人从苏北兴化拖男带女南下乘一小船逃难至江南,及至江岸,小船漏水无法续行,于是在江滩上搭一窝棚暂时栖身。这一窝棚之处,就是现在油车浜所在。

长江奔流不息,其河口淤塞滋长的三角洲平原不断扩大,蒋家所居窝棚之处渐渐离江越来越远。蒋家窝棚也变成小屋,四周亦搬来许多同类难民,渐成乡村。慢慢人越来越多,村民聚居之地总要有个称呼,江南多水,加之草民没文化,最方便的称呼是居此人家姓加个浜就成,于是蒋家所居之处就叫了蒋家浜。类比最有名的当属沙家浜,因一出戏而名满中华。

明嘉靖年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治内涝,朝庭拟在蒋家浜西一条通往长江的徐六泾河上建一水闸,防涝防旱,利国利民。后水闸建成,官府欲取闸名,问村人该处地名。因该处小河小泾颇多,中国人数字中谓最多为九,故曰九泾,该闸就叫九泾闸。后闸傍渐成一小镇,四周乡民去小镇上市,傍人问之去那里?答,九泾扣。吴语扣就是去那里的意思,九泾扣就是到九泾那里去,闸傍小镇也就慢慢成了九泾扣。朋友你若不信,可去问问当地八十岁以上老者,都叫成九泾扣的。后官府正式登记地名,九为最大数字,一般皇家专用,例如九五之尊。为避嫌,登为周,扣取同音字口,小镇成为周泾口,即现在周泾村。再后水闸废,长埋地下,渐无人知。上世纪七十年代,无意中发现水闸残余,其下有无数几丈有余木桩,木头有一特性,叫干千年,湿千年,干干湿湿几十年。这在闸基下湿中的木桩保存完好。当时常熟县革委会组织力量开挖闸基,吊起几千根十来米长不等的木桩,解了其时木材供应不足之急。

再说蒋家浜,蒋家人生性聪慧,历几代后有人高中翰林,朝庭派任奉化县令,举家搬迁至浙江奉化溪口,据说就是现在蒋介石先生先辈。呵呵。

蒋家走后,有一顾姓人从无锡南门外举家迁来居住,这就是老梦的先祖。历十数代,高祖生兄弟俩,取名松泉,雨泉。松泉就是老梦尊祖。后延至老梦,才有今日此文。蒋家虽走,但蒋家浜地名未变。后又有一董姓人入住,后又有汤姓人搬来,蒋家浜董顾汤三姓共居,和睦相处,戏称为冬瓜汤。不幸的是,汤姓人丁不旺,后唯余一耄耋老妇,人叫之汤家老太,在上世纪中叶一场大火中魂归极乐,从此绝户,故现在顾董共居。

岁月流逝,明清更代,进入民国。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不远处陆家巷有一叶姓人士,看中蒋家浜临河交通便利的优点,在此开了一个榨菜籽油的小作坊,榨油之工具称油车。后四乡八邻之人到菜籽成熟之时均要去作坊换油,傍人问之去那里?均答油车头。吴语中头有那个地方的意思,也就是到油车那个地方去。蒋家浜之真名渐为油车头俗称替代。

翻天覆地,进入新中国,五十年代地名普查登记。其时蒋介石为蒋该死,这可能和蒋家先祖有涉的蒋家浜,为避多事不测,于是干脆俗称变正名,正式登记为油车浜,即现周泾村八小组。

呵呵,这历史沿革,往古轶事,乡村趣闻,民间俗说现在知者甚少,老梦不说,恐要变成绝唱了。

无他,瞎聊聊,自娱自乐,自满自得,自吹自擂。周泾村油车浜的乡党们,见笑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
发表于 2021-11-9 19:13 |只看该作者
搬只小板凳,听老梦娓娓道来!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4
发表于 2021-11-10 04:46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哈哈月下先生,致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5
发表于 2021-11-10 04:59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故乡的凡人琐事(3)

再说蒋家浜,又谈山海经

话说蒋家浜蒋姓升官发财去了奉化,听祖辈说就是溪口那蒋。后来在彼愈加兴旺,直至玉泰盐铺出了天子,坐了龙庭。蒋家临别蒋家浜之时,其先祖仅带了蒋家浜一捧泥土,一瓶井水,不忘此地此水养育了蒋家一脉,可见其真是有情有义之君子。

殊不知历史颇多相似之处,安徽凤阳出了一个朱元璋朱皇帝,在南京登上龙庭,但龙兴之地福禄寿禧皆随天子而去,天子故里凤阳反到成了穷极之地。凤阳花鼓如是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蒋家浜亦此,蒋家带走龙脉生气,从此蒋家浜人默默无闻,明清二朝,无有一个秀才,遑论举人翰林了。董顾汤三姓,世代以农为业,以冬瓜汤为菜,艰难度日。解放后划成分,地主富农挨不着边,最高只有上中农,就是老梦家。何为成分?三四十岁以下的小青年弄不懂了,老梦以后有机会详说。说到老梦家这个上中农,真是有点遗撼,为此蒋家浜错失一个解放军上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老梦适令青年,彼时我积极报名应征参军,可人多粥少,因我家成分为上中农,要照顾贫下中农子弟,我体检也没轮到,痛失保家卫国机遇。否则以老梦之身体,老梦之努力,老梦之才干,老梦之运气。鞍上弯弓射月,城头叱诧风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东南斩倭寇,西北射天狼!且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气势。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决心。有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之战绩。枪刺镀雪,战袍染血。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声声捷报频!军中还不步步高升,官拜上将小菜一碟!郭BO雄徐CAI厚位置非我莫属!

吹得有点豁边,有去请吃咖啡的危险,快回归本道。正因为蒋家带走龙脉,几百年间,蒋家浜无有一人走入官场。明清民国至今,细细盘点一下,蒋家浜最大的官是我老梦!做过四年周泾村支部书记,管一千好几百人呢!说到这,老梦我头昂得高高的,斜眼俾倪天下,此地舍我其谁?蒋家浜以我为荣!后来直至退休,我才知道村书记不在官的系列,最小的官是科级。老梦退休时是科员,副科级也不是。和刚入职一年的小青年同级,也就是说,老梦在升官发财的仕途上一步也没走,真是有点悲哀!现在想来,老梦从军成将不能,从政升官无望,原来这就是蒋家带走龙脉生气的缘因。

蒋家浜最大的官尚且如此,其余不用说了。不过老话伴君如伴虎,官场即战场。官是危险职业呢,君不见几许高官瞬间跌倒,遗臭万年!老梦若真爬到郭BO雄徐CAI厚位置,保不准就是他们第二!

蒋家浜出不了高官,但多的是守法良民,。古往今来,蒋家浜无有一人违反律法,无有一人吃过官司!村民世代淳朴,想来真不简单!

岁月更替,龙脉已去,蒋家浜变油车浜。油车浜村民的生活还在平凡中继续,老梦梦话也还明天继续!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6
发表于 2021-11-10 08:14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说说旧书,自娱自乐!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7
发表于 2021-11-10 08:21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故乡的凡人琐事(3)

再说蒋家浜,又谈山海经

话说蒋家浜蒋姓升官发财去了奉化,听祖辈说就是溪口那蒋。后来在彼愈加兴旺,直至玉泰盐铺出了天子,坐了龙庭。蒋家临别蒋家浜之时,其先祖仅带了蒋家浜一捧泥土,一瓶井水,不忘此地此水养育了蒋家一脉,可见其真是有情有义之君子。

殊不知历史颇多相似之处,安徽凤阳出了一个朱元璋朱皇帝,在南京登上龙庭,但龙兴之地福禄寿禧皆随天子而去,天子故里凤阳反到成了穷极之地。凤阳花鼓如是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蒋家浜亦此,蒋家带走龙脉生气,从此蒋家浜人默默无闻,明清二朝,无有一个秀才,遑论举人翰林了。董顾汤三姓,世代以农为业,以冬瓜汤为菜,艰难度日。解放后划成分,地主富农挨不着边,最高只有上中农,就是老梦家。何为成分?三四十岁以下的小青年弄不懂了,老梦以后有机会详说。说到老梦家这个上中农,真是有点遗撼,为此蒋家浜错失一个解放军上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老梦适令青年,彼时我积极报名应征参军,可人多粥少,因我家成分为上中农,要照顾贫下中农子弟,我体检也没轮到,痛失保家卫国机遇。否则以老梦之身体,老梦之努力,老梦之才干,老梦之运气。鞍上弯弓射月,城头叱诧风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东南斩倭寇,西北射天狼!且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气势。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决心。有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之战绩。枪刺镀雪,战袍染血。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声声捷报频!军中还不步步高升,官拜上将小菜一碟!郭BO雄徐CAI厚位置非我莫属!

吹得有点豁边,有去请吃咖啡的危险,快回归本道。正因为蒋家带走龙脉,几百年间,蒋家浜无有一人走入官场。明清民国至今,细细盘点一下,蒋家浜最大的官是我老梦!做过四年周泾村支部书记,管一千好几百人呢!说到这,老梦我头昂得高高的,斜眼俾倪天下,此地舍我其谁?蒋家浜以我为荣!后来直至退休,我才知道村书记不在官的系列,最小的官是科级。老梦退休时是科员,副科级也不是。和刚入职一年的小青年同级,也就是说,老梦在升官发财的仕途上一步也没走,真是有点悲哀!现在想来,老梦从军成将不能,从政升官无望,原来这就是蒋家带走龙脉生气的缘因。

蒋家浜最大的官尚且如此,其余不用说了。不过老话伴君如伴虎,官场即战场。官是危险职业呢,君不见几许高官瞬间跌倒,遗臭万年!老梦若真爬到郭BO雄徐CAI厚位置,保不准就是他们第二!

蒋家浜出不了高官,但多的是守法良民,。古往今来,蒋家浜无有一人违反律法,无有一人吃过官司!村民世代淳朴,想来真不简单!

岁月更替,龙脉已去,蒋家浜变油车浜。油车浜村民的生活还在平凡中继续,老梦梦话也还明天继续!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8
发表于 2021-11-11 05:20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四,重摆龙门阵,再忆油车浜

蒋家浜因榨油小作坊油车而变成油车浜,地名更迭,自然而然,不费油盐不费柴。联想到现今有些地名变换,老梦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雾里看花,越看越花了。

比如这碧溪镇,碧溪二字多有韵味啊,真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可二十多年前原碧溪吴市浒浦东张合并乡镇,镇政府驻在原碧溪,却改叫新港镇。新港,鄙俗,粗野,了无人文内涵音韵律齐之美。老梦断言,这一定是其时某个缺少国学素养文化特质的长官拍脑袋所为。但中国的现状是官本位,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即真理,官即法律。官说生姜是树上生的就是树上生的,官说我老梦屁是香的就是香的!于是新港镇登台亮相,红的白的牌子上红字黑字弹眼落睛,闲瞧奔驰宝马在它脚下南来北往,笑看无数子民在其面前熙来攘去。现了碧溪数万百姓累千乡绅的世,坍了常熟翰墨飘香诗书故里的台!

莫道乡村无鲜花,也有野草喷清香。听说后来有人适当渠道反映上去,更大的官想想有点道理,于是发话,新港镇重又改为碧溪镇,现在又改为碧溪街道,可这一改再改之间,几千万人民币灰飞烟灭!

由此可见,起个名也很重要啊。特别是公共名称,需慎重。象常熟那条新世纪大道,再过一百年是否有点尴尬?

当然,最省心省力的是以数字为据,人民公社时,几大队几小队,一目了然。老梦之油车浜为碧溪公社十五大队八小队。呵呵。

君你真千万别小看了这个油车浜,老梦可以说,它是整个碧溪镇现代工业的萌芽之处起步之所。

何也?你听我慢慢说来。江南古来鱼米乡,以渔桑稻米耕作为主,即养鱼养蚕种稻为主。但凡事均有例外,这叫一般性中的特殊性,老梦彼时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时深谙其味。这特殊性在那呢?江南杭嘉湖平原北面,长江奔腾流过,几千数百年以来,由于长江水海潮顶推江沙淤塞的原因,沿长江向南约十余里不等的地方,形成了沙质土壤且高低不平的沙岗地貌,平均海拔在三到五米,比里面高了二到三米。由于是沙质土,不适宜种水稻,只适宜种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故叫棉区,因地势高又叫高乡。

这棉区稻区高乡低乡的分界线是盐铁塘,塘南低乡稻区,塘北高乡棉区。这以盐铁塘为分界线真一清二楚,象梅李珍门沈家市支塘等跨盐铁塘的市镇,镇南种稻镇北植棉,不会错的。所以全境在盐铁塘以北的碧溪浒浦吴市为纯高乡棉区,分跨盐铁塘南北的福山王市东张珍门梅李董浜等高低乡兼有,棉稻分种。再往南往西的常熟其余乡镇,就是纯低乡稻区了。

这江南真是鱼米之乡,作物一年二熟,春种秋收的叫大熟,即高乡种棉低乡种稻,是人们赖于生存的主要作物,一般占农民全年收入百分之七十左右,故叫大熟。秋种夏收过冬的叫小熟,高低乡都种麦子油菜,占农民收入小头,故称小熟。

油车浜处高乡,世代以种棉花为业。小熟种麦子油菜,菜籽收割起来后,要榨出油来,方可食用。菜籽榨油,要有一定工具方法,这工具是谓油车。

前面说过,上世纪四十年代,陆家巷人叶先生,恕不写真名,因老梦叙说中好多人还健在,或其后辈众多,恐涉泄漏隐私,或涉姓名权,故以姓笼统称之,以后文中照此办理。叶老板乃精明又开明之人,其看中菜籽榨油的商机,筹款择地买设备招人马开起了榨油小作坊。择之地就是蒋家浜现今油车浜。

小作坊地处油车浜,那油车浜上男人即作坊工人首选,于是油车浜上男子汉几乎都进作坊成了工人,谓之油卵子。这以男人生殖器为称呼的叫法有点不雅,但这里是粗野鄙俗之乡,缺文少墨的低层草民啊,就没那么讲究了。况这油卵子的叫法其实很形象很精当很传神。到底如何呢?容我这油卵子的后代明日再细细说来。呵呵!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71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来自江苏

大咕噜Rank: 4

9
发表于 2021-11-11 11:44 |只看该作者
旅游达人写散文也是出手不凡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0
发表于 2021-11-12 06:42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五,油车,油卵子

食油,是人们食品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食油分两大类,植物油和动物油,植物油谓素油,动物油谓荤油。过去物质短缺年代,食油要计划供应,凭油票每人每月供应三市两。三两啊,一勺光景,要吃一个月,现在想想那时不知怎样烧的菜?

告诉你,是这样烧的。青菜洗净切好,烧热锅,不放油的,炒瘪青菜,加水烧熟,起锅盛碗,然后倒半汤匙油在菜上面,青菜显得油亮亮的,油香扑鼻。至于难得凭肉票去街上肉毡墩买肉呢,要买肥肉,白花花一片越肥越好,回家熬成猪油。熬油剩下的油渣呢,和着烧一碗青菜,那是天下最鲜美的佳肴了!不说了,再说老梦哈拉子要下来了!

中国历来是一个农耕民族,故主要食油以植物油为主。我们这里主要以油菜籽榨取的菜油为主要食用油。

收获季节,农民收获菜籽,晒干飏净,运到榨油作坊,经油车加工成油。油车是怎样的呢?木制的圆形中有凹形油槽,四五米长,躺卧在地的一个家伙。菜籽经怎样步骤加工成油呢?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菜籽到油坊,先上锅炒熟,然后上石磨碾细,再在有一个竹圈围住的工具里做成表面粘有稻草的菜籽饼,然后一个个菜饼排列在油车凹槽里,木桩夹紧,再在夹板中用力打入头小尾大的木榫,使菜饼紧紧挤压,从而挤出油来。

这炒碾打挤的道道工序,主要是人力所为,需用大力气,故都是男人干的,没有一个女人。油坊简陋狭小的房屋里,炒籽制饼打油,每一道工序都是真家伙,火热滚烫的菜籽菜饼,抡着大锤拼命的敲打,到处是汗流浃背的工人。穿着衣裤不一会就会湿透,湿透贴肉的衣裤穿着难受,且有碍劳作,反正都是男人,于是干脆脱光衣裤,有时仅在私处系一小块布遮羞,光着屁股干活。

现在想想那场景实在滑稽,满头大汗的工人,光着身子在擂大锤,哎哟哎哟声中,上面的汗珠在成串落下,中间的胸肌在猛烈抖动,下面墨黑一堆下那尤物在左右摇晃。油坊里到处是油,有时难兔溅出来沾在身上,沾在那尤物上,看上去黄晶晶亮闪闪,傍人谓卵子浸在油里了,于是就把油坊工人叫做油卵子,这油卵子是江南油坊里工人的统称。

老梦爷爷是油卵子,父亲小学三年级辍学就去做了小油卵子,十来岁的小油卵子去油坊第一个岗位是灶后烧火。若不是共产党来了翻身得解放,我一定也会承继祖业,是个油卵子!呵呵!

这油坊里,女人是去不得的。听说一次一个新娶的媳妇她不知端里,路过油坊听到里面人声鼎沸,便推门走了进去。这一进去不打紧,正在抡锤击打的家伙瞄见女人进来,心一惊,手一歪,一锤打在傍边那媳妇老公的屁股上,顿时一片乌青。那媳妇何曾料到见着的是草丛里一群小鸟,回头就逃,撞在门框上,眼睛撞得挤在一起。后来地府阎王听说此事,罚那未能预先教育好媳妇的老公屁股上世代有个乌青胎记,罚那看了不该看的媳妇眼睛就世代挤在一起是谓对鸡眼。朋友,镜子里照照自己屁股底,看看是否就是你。呵呵。

油车浜上的男人都进了油坊,成了油卵子。不曾想世事无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油卵子竟会咸鱼翻身,成了领导阶级。

明天继续!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1
发表于 2021-11-12 10:35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红十字 发表于 2021-11-11 11:44
旅游达人写 ...
大作家趣我乡下老老头!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71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来自江苏

大咕噜Rank: 4

12
发表于 2021-11-12 14:55 |只看该作者

现在想想那场景实在滑稽,满头大汗的工人,光着身子在擂大锤,哎哟哎哟声中,上面的汗珠在成串落下,中间的胸肌在猛烈抖动,下面墨黑一堆下那尤物在左右摇晃。油坊里到处是油,有时难兔溅出来沾在身上,沾在那尤物上,看上去黄晶晶亮闪闪,傍人谓卵子浸在油里了,于是就把油坊工人叫做油卵子,这油卵子是江南油坊里工人的统称。----原来俚语有这个典故!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3
发表于 2021-11-13 06:16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六,油坊老板叶先生

油卵子们的工作强度很大,但有季节性,一般从初夏到暮秋这一段时间内最忙。菜籽收获后最好马上榨出油,谓新油。新油金黄碧清,喷喷香。碧绿翠嫩的小青菜经热锅加新油热炒,只需三铲刀,猛火稍合锅盖,热腾腾出锅上桌,满屋菜油清香。一筷夹起,一口吞嘴,保你耳光啪啪也不肯吐出!

油坊主要榨菜籽油,兼带榨棉油,即棉籽榨的油。棉油质量和菜油比差远了,香气有点嗡鼻头,上口有涩味。故只在实在没有吃的时候聊胜于无,况棉油还有一个最大的隐患,据说多吃了影响男女生育。现在市面上早已不见踪影,吃过棉油的人,最小也在五十几岁了。

油坊老板叶先生,中等身材,常脸含笑意,恭谦有礼,比较开明,待油卵子们不错。生意做得规规矩矩,故也没挣到什么大钱。老梦去过叶老板家里,也不是什么豪宅庄院,农村普通人家。我和叶老板双胞胎儿子是熟悉朋友,有时要在一起聊天。

叶老板最值得赞许的是,曾经为中国革命作过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周泾口油车浜一带是游击区,即敌我双方都有一定势力影响,时常拉锯控制的地区。时新四军谭震林部老六团,即江抗,也就是后来留下三十六位伤员在沙家浜养伤的那支部队,经常驻扎于此。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抗日部队要吃要喝啊,据说谭震林找到叶老板,要叶老板资助部队粮晌。叶老板二话不说,倾其力而出,帮助部队度过难关。老梦估计芦苇荡里伤病员吃用开销医药开支,定也有叶老板一点贡献。

据这段伤病员养伤经历,后来编成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风靡全国。老梦国内旅游,有时和人搭讪,聊起何方人士,说常熟,十中五人不一定知晓。说沙家浜,五十岁以上十中十人知道知道。广播大喇叭里沙家浜的唱段过门响起,谁不能拉上几句?!透露个小隐私,老梦高中读书时曾参加过文艺宣传队,排练革命样板戏《沙家浜》,老师慧眼识宝,叫我扮演的就是《沙家浜》中主角郭建光。锣鼓丝弦声中,老梦气宇轩昂红光满面登台亮相,放声歌喉,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语,迷倒万千少男少女!若在现时,我就是小鲜肉,估计和易烊千玺有得一比。哈哈!吹!吹不用交税!

叶老板真心尽力帮助抗日,前后总共多少大洋,叶老板不说,新四军没记,反正总数不少。

这叶老板待油卵子们不薄,且暗中资助新四军,是谓做人做到良心本分。现在人民政府对叶老板是否明令褒奖老梦不知,但油卵子们心中是知的。前几天我回油车浜,和在世最年长的油卵子,我的九十七岁高令的还腿脚灵活耳聪目明的大伯聊天,聊到叶老板,他说叶老板蛮好的!

人啊,在乡民口中得到一句蛮好的评价很不错了。乡民们一般都讷于言表,不会长篇大论头头是道,蛮好就是很好了!

相比我和乡野草民聊起现在已退下的某啥记某啥长,憨厚老实的村民说,个脚辰光他风头辣辣,现在嘿!嘿下无语,不置好坏。可我听出了话外之语,在此不能明说,明说要出问题!

老梦在此敬告一声在位诸领导长官,你待属下子民如父母,子民以后还你一句蛮好的!你视属下子民为奴隶,子民以后要嘿你的!

叶老板早已在彼岸花中走过黄泉路渡过忘川河,经三生石在奈何桥那边悠悠荡荡喝茶了。我想若有灵,能看到老梦这篇文章,是否觉得蛮中肯的?!

油卵子的话题明天继续!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4
发表于 2021-11-14 07:05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七,永远的油卵子

汗珠自额头鼻尖一颗颗跌落,锤击下木楔一寸寸逼进,晶亮的菜油一滴滴溢出,平凡艰辛的岁月在油卵子们拔直了喉咙的吼叫声中悄悄流逝。

一九四九年春天,北撤的新四军回来了,变成了解放军,油车浜解放了,油卵子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人民政府成立了,工作组来了,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而油卵子们自然是工人,于是组织了工会,榨油作坊成了企业。所以老梦说,现在碧溪的大大小小工厂企业,最早者是其,碧溪工业源头在此。

时代在一日千里向前,农民们组织起来,成立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进而人民公社。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是谓计划经济。油坊也归了县手工业联社管辖。油车浜到底是小地方,施展不出大手脚,于是上级决定油坊搬到庙上,就是现在珍门,和那里油坊合并,做大做强,争取做到世界五百强企业!

油车浜的油卵子们,现在的身份是工人阶级,领导阶级,于是一窝蜂一起去了珍门,其中包括我爷爷,父亲。昔日熙来攘往热闹非凡的油车浜归于沉寂,只留下了一个油车浜的地名。再过五十年,若无老梦此文,周泾口油车浜的后辈们谁能知晓这一连串的来龙去脉,老梦功莫大焉!

其后不久,珍门油坊亦撤并。油卵子们是工人阶级,国家统一调配,四散上海苏州昆山太仓各地。老梦爷爷去了苏州电瓷瓶厂,老梦父亲先去昆山油厂,后又调到昆山张浦振苏窑厂,再又调到上海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四零六工程队,油卵子改行做了一世泥瓦匠。

世事无常,牛吃稻草鸭吃谷,各自修的福。本为农民出身的油卵子们,不曾想瞎猫撞到死老鼠,就此过上了好日脚。

解放后农村里发生的那些事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超英赶美,办公共食堂,一步跨进共产主义,荒唐的事层出不穷。

有心的朋友你去市图书馆翻看一下1958年9月30号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报道刘/少/奇主席视察常熟县白茆公社时,听到时任地方领导汇报水稻亩产一万斤时后说,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于是深耕三尺,施肥千担,亩产十万,各地卫星冲天而起!袁隆平你算老几?和这比,你甩开了十万八千里!

老梦你算老几?你这是忘议,要请你去吃咖啡!朋友放心,我这有白纸黑字为证,等会我再发张照片给你看看,是否我老梦胡言乱语?

农村经这番折腾,结局可想而知。食堂由放开肚皮吃饱饭,进而一干两稀,三稀,终而无稀,全国平添数千万饿蜉,现在想想真令人唏嘘!

而油车浜的油卵子们呢,由于进了工厂,从而避开了这一切,日脚虽然过得有点艰辛,但倒也是有滋有味。想想也是对的,其时农村里集体劳动,挣工分。何谓工分?这也是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一大发明,或可载入人类史册。因农民种田,收入是不确定的,故平时参加生产队劳动,先赚取的是工分,以男劳力一天十分为一工计,女劳力稍打折七八分,老人六七分。象老梦刚参加生产队劳动干老人活,锄锄棉花类,不花大力气,干一天得六分。后慢慢长大,小青年了,青杠条子,吃得下做得动,干整劳力活了,挑二百斤麦担脸不红气不喘,就得十分了。

这生产队全体社员胼手胝足辛劳一年,到年底就要分红了。假如生产队全年收入一万元,共发了工分十万分,也即一万工,则为一元一工。其时生产队的主要收入就是低乡稻区卖稻米给粮管所,高乡棉区卖棉花给收花站。年终一切妥当了,生产队一切收入到帐了,会计依此结算到户。其时一工一元算是好的了,往往一工只有几毛钱。老梦清楚记得第一年参加男劳力劳动,寒来暑往,廿四根肋棚骨根根动,挣得工分二千四。工价五角八,年终分得大洋一百三十九元二角!不简单吧,老梦一年挣得一百三十九元二,月收入十一块五角八,现在小青年们看了要笑出声来了。告诉你,别笑,你回家问问爷爷奶奶就知道了,是真的!有人家辛辛苦苦干一年,因从生产队分到家的粮油等东西折合到钱后要扣除,家里人多劳力少的个别人家,不但分不到钞票,还要倒贴,是谓退资户。现在有人想要回到那辰光,脑袋不是被驴踢了就是进了水!

不过那时的钱值钱,和现在比不可同日而语。彼时我们这里有俗语,叫,百茄茄,千勿错,万有理。家有一百元,腰直背挺,看到乡人邻里闲话长短,可到处插进去评说几句,谓之百茄茄。家有千元,气宇轩昂,邻里或有纠纷,其出场论是非,永远不会错的,谓之千勿错。家有万元,就是皇帝!不过老梦估计那时全中国恐没有一个。皇帝金口,说的就是真理!说土豆是树上生的就是树上生的,说黄鼠狼屁是香的就是香的!是谓万有理。

农民一年辛勤劳动,风里来雨里去,挣来一二百来元。而油车浜昔日的油卵子们呢,国营工厂国家工人,八小时工作制,工资每月四五拾元。老梦记得我小学读书时,父亲那时参加国家小三线建设,去安徽宁国建造兵工厂,月月从邮局汇来大洋四十!那时农民家家养猪,一头猪可卖四五十元,故傍人说老梦家月月一只壮猪滚进来!

油车浜以前几乎家家油卵子,现在几乎家家国家工人,大壮猪家家不费饲料不费时滚进来,日脚可想而知!那时周泾村为十五大队,有十一个小队,油车浜为八小队。有好事者为十一个小队各起一个特征绰号,比如样板十一队,老卵七队,油车浜为富裕八队!

昔日的油卵子们在渐渐远去,在慢慢告别这历史的舞台。老梦细一盘点,往日油卵子成堆的油车浜,现在仅剩二位,我九十七岁的大伯和九十多岁的二伯,二位刻满岁月沧桑人世风尘的脸上,已看不到往昔赤卵挥锤击楔榨油的雄姿,佝偻着身躯在墙角晚秋斜阳下咪着眼睛,在回忆着这过去的一切……。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上海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15
发表于 2021-11-14 10:32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袁隆平你算老几?看看人民日报怎么说的?!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03203vbwk9wyd9kme4wly.jpg (216.05 KB, 下载次数: 27)

103203vbwk9wyd9kme4wly.jpg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网民应遵纪守法,不造谣传谣,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共建诚信健康网络环境。

商务合作: |论坛信息客服:0512-52037268 |论坛微信客服:cs1816852351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零距离APP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