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梦在远方
查看 99300 回复 178

远方寻梦(一)

[复制链接]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河南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31
发表于 2023-5-16 19:04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三十二)

​寻觅范仲淹

​读书时印象最深的古文之一是《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若夫淫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是我老乡,苏州人,(吴中区),范仲淹殁后没有归葬故乡,是何原因呢?原来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到朱家,改姓朱。中举后认祖归宗仍改为范,其母死后,因已改嫁,不能入范家墓地。朱家又因他儿子改回了姓范,又不能入朱家祖坟。于是范仲淹另觅去处葬母,这就是现位于洛阳城东南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万安山南侧的一块地。葬母后,范仲淹留下遗嘱,将来自己百年后陪伴母亲。所以说此地是先有范母墓,后有范仲淹,再有范之儿子范纯佑,成了范家墓园。

此地比较偏僻,若非老梦类人文爱好者及钻牛角尖朋友,是没人来的。连旅游景点上也没有介绍,一般人到了伊川也不知范文正公就在傍边。老梦车子开开停停,寻寻觅觅,钻过一条高速公路涵洞,终于看见范公矗立在蓝天下的身姿。前辈老乡,范文正公,您少小离家老大不归,故乡凡夫俗汉操着吴侬软语和您乡音一句泪双流来了!

母以子贵,范母殁后谥秦国太夫人。范仲淹墓碑为宋参知政事范文正公墓,在范母墓前。范母墓后为范仲淹长子监博公范纯佑墓。中间有祭庙,范文正公端坐其上,顶上悬光绪皇帝“以道自任”匾。外另有宋仁宗篆额的“褒贤之碑”。

范仲淹是科举及第的典范,未高中之前生活艰苦读书刻苦,成语典故划粥断齑就出自他。就是晚上先熬上一盆稀粥,经过一晚冷却粥凝固了,把粥划成数块,供白天食用,是谓划粥。去野外地头摘一些野菜,弄断搞碎拌上点盐巴,就是菜蔬,是谓断齑。“划粥断齑”的清苦生活,锻炼了范仲淹的意志,也让他看到了底层劳苦大众生活的艰辛,为以后当官后的有所作为作了铺垫。

墓园蛮大,现在成了全国文保单位。但四周都是荒草野树,附近没有村庄,我一个人在内里里外外转了个把小时,没见一个人。但肯定有人的,墓园大门要开关的呀。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百人中必有同好也。就在我行将离去之时,一辆小车至。一女携一小学生模样小男孩携手向我走来,搭讪,方知其亦专程而来。问是教师吗?非也,就一普通职工。我奇之,现今有点浮躁之社会,一个普通之人有这雅趣,且是女的,少见了。见我千里之外而来,其亦奇。不过她判断准确,不是衙门当官的,不是大款有钱的,教师!历史教师!服贴,是教师出身,至今梦老师梦老师现实网上叫得梆梆响,且确实教过历史!同好同语,请其给我留下影像,也算不虚此行。

忧国忧民的范文正公,您现常处江湖之远,不知能否在梦里,回故乡苏州看看?老梦和范公拱手作别,范公,故乡人民忆着您,念着您,等着您!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河南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32
发表于 2023-5-18 10:53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三十四)

新安​函谷关

一千三百年前,洛阳城里一人快马加鞭沿崤函古道直向西去,二个时辰后,至一关卡,下马歇息。俄而登上关楼,眺望关中茫茫群山,中原苍苍大地,不禁诗兴大发,一首七绝一挥而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此开唐边塞诗先河,这个人叫王昌龄。这座汉时关叫函谷关。

一千三百年后,洛阳城里一人一脚油门沿310国道直向西去,一个时辰来到目的地,就是汉时函谷关。这个人叫梦在远方,这个人诗兴不发,只会啊!啊!诗意毫无,诗趣不存,索然无味!

据介绍,函谷关有三处。一是秦函谷关,在河南灵宝。一是魏函谷关,淹没在三门峡水库里。一是汉函谷关,在洛阳城西新安。老梦油门一脚来到的是新安汉函谷关。

函谷关有南北两阙楼,镇守南北两边。函谷关扼中间大道的城墙,现为民国时修整,尚在。敌楼等附属设施现已不存。孟尝君列传记录一个故事,孟尝君带人凌晨来到关下,叫人学鸡叫引得守关士兵以为天己将亮,从而开城门而孟尝君等人乘机偷偷过关,这就是成语鸡鸣狗盗的来历。

一段旧时的沿山古道还保留着,上面清晰地看出彼时车轮留下的印辄。路还有一组丝绸之路上汉人和胡人在交换做生意的情景。有一只亭子,叫接官亭。可惜老梦不是官,没有资格进去坐一坐,吃杯茶。官可入,民不可进。只好路过看看,咽下口水离去。

现时关城下,有一个新建的房屋大厅,里面原汁原味原模原样保留着考古发掘出来的残留关城模样,玻璃围挡着,只能远远看看。这就是新安汉函谷关。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河南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33
发表于 2023-5-18 10:57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三十六)

​仰韶文化

老梦喜欢文化,你看我头发花白胡子拉碴面孔灰黑近闻身上一股异味,明显是个乡野粗鄙俗汉。但人就这样,没有的要装,老梦就要装文化人,这不今天就要去有文化的地方了,叫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中期文化,距今五千到七千年,因在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最先发现而得名。我们知道人类发展史上最先是石器,人敲打石块成器,成工具,供人应用。人和猿人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由石器慢慢进入到陶器,由原色陶而进化为彩陶。仰韶文化就是人类进入到彩陶时代的标志。后人类进入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乃至电子时代。今后何处去,三个字,天晓得!

这里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考古挖掘,出土了大量陶器。现在建成了仰韶文化遗址公园,你看田野里那一个个陶器,那路边堪比建筑的巨大陶质模型,就是地下出土文物的复制放大样品。公园挺大,到处种满了鲜花异树,爽心悦目。

其中间隔摆着些发掘现场复制场景,展示考古人员在辛勤工作。而真正的考古现场,是不让我们去看的。这里是中国考古的源头,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有一处复原的仰韶文化半坡人的原始村落,一看到它,老梦立马想到了八年前我去过的非洲埃塞俄比亚的茫茫大草原的景观,那非洲现代人居住的村庄何其相似也。(照片七八九)也是圆形或方型的一个草棚,泥垒的墙壁,墙壁中间隔些树棍枯草类东西,增加它的强度。屋里也空空如也,连床也没有,墙角里铺着肮脏的铺盖,老梦低着头弓着腰钻进去,一股熏人的臭味酸味直扑鼻孔,不过我倒没什么,我知道邋遢鬼老梦身上的那股异味老人味比它还厉害呢。

最可笑的就这一间破草棚里,住着五六个七八个不等的小孩大姑娘老人呢,而且门背后侧还养着头猪,还有几只鸡呢。仰韶文化那会儿也这样,如此环境导致疾病流行,人能活到三十岁已是长寿的了。

非洲大草原上原始村落里人倒蛮憨厚老实的,一直笑笑地看着我老梦,和他们合影也不拒绝,给他们拍照也不躲开,或许他们不知道这是啥玩意呢。带去的吃的用的小玩意一会就发完了,看着他们呆呆的眼神,老梦大款无所谓的,每人一个美金,五六十张一美金钞票一发而光,看他们傻傻地笑了,我也傻傻地笑了。

从仰韶文化的村落里出来,就退回到现代社会,小汽车候着我呢。哈哈!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河南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34
发表于 2023-5-18 10:58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三十七)

​崤函古道

​崤函古道是古代洛阳到潼关间的一条大道,好比现在一条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古时人们行走以步行为主,食有肉,行有车那是富人的标配。车都是马车,木质车轮,轮子最外面钉一层铁皮,这样保证车轮的寿命。由于车轮即使不钉铁皮也是硬质的,泥路上晴天行走尚可,雨天就不行了。老梦读高中时骑一辆自行车,轮到半路下雨,车轮推而不转,只能掮在肩上,几次想把它扔到河里。当然那时我有一辆自行车,相当于现在拥有一辆奔驰宝马,你会把它扔掉吗?为保证道路畅通,那硬化路面是最好的方法,就是铺上石块。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石质的山坡上开路,真是这一种方法,数千年后古道遗址,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平地上的泥路很快就会消失,平地上的石铺路,随着岁月流逝也会不存,只有这山坡上的石路,在风吹日晒霜打雨淋中顽强生存,直到今天还隐隐可见。

​山坡上延伸下来两条深深的车辙,有几十公分深,这是岁月磨出来的。两条车辙间距约一米五六,说明那时马车的轮距也就这么宽,且大致相同,是谓书同文车同轨。说明古人就有标准化的概念。

​荒山野里,没有人烟。崤函故道傍建有木栈道,难得有游人来就走在木栈道上。已是傍晚,太阳落山之时,四顾无人,鸟也没有一只,兽也没有一头,我跳下木栈道,想和古道来个零距离接触。谁知挨地刚走二步,背后声音响起,请注意请注意,人不能下木栈道,请你马上回来!娘的,原来装有监控摄像头,还有一只大喇叭,看人不规就警告提醒。既下了,赶紧拍了一照(四),连忙退回栈道。我在想,亏得太阳还未落山,若暮色苍茫之时,冷不丁也来这么一下,岂不吓出神经病?!后来回到山下,才发现早有牌子提示,警方监控区域,各自注意言行。不过我想,行有摄像可拍,言你怎么监控?难道有录音设备?

停高处有一块栓马石,青石上面打了个洞。不远处还有民国古道遗迹,姑且一览。

​车停在一公里之外,老梦回去了,不想看见下面匆匆赶来一个行脚僧人,戴着斗笠。偷偷摄下一影。

​回到停车场,稍休一会,想不到那行脚僧也回来了,而且厉害了,他开着一辆大面包房车呢,而且有美女陪着,老梦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一跌两断。看他们搬出小桌子小凳子,风凉吹吹西瓜抠抠,看看自已形影相吊,自感有点悲哀。耐不住好奇心,过去搭讪搭讪。和小师傅合影一张,留作纪念。请我吃西瓜,我以糖尿病由婉拒。请我喝茶,小师傅带有全套精致茶具呢,烧的全是矿泉水,我略呷一口以示尊重。我想这那是行脚苦僧,分明是出来度蜜月的嘛,现在的僧侣,真弄不懂!

​小师傅说南京七峰寺的,寺和人是真是假我也弄不清,小师傅说他不坐车的,早上起来他双脚走路,那女居士开车去约定地点等他。他每天要走六到七十公里,有点不大相信,但也无法验证。更令人生疑的是,孤男寡女天天在一起,你是和尚呀,是否有点少妥贴?

​本想在此安营扎寨,想想老头子别坏了好事,还是走吧。况我也有一个人在等着我呢,谁?说得准,排骨曝鱼双饺面!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河南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35
发表于 2023-5-18 10:59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三十八)

暮投​石壕村

崤函古道出来,知道离石壕村不远,杜老也给我微信了,说今夜他准备住在石壕村了,并说上次新安一别,已经一千多年未见面了,今夜是否穿越一下,来个对脚板咪西咪西?知道杜老现在穷困潦倒,晚饭恐不知在那里,是想敲我一记小竹杠呢。好在车子里尚有半箱方便面,一打矿泉水,些许小吃零食,咱俩以水代酒,饱餐一顿还是没有问题的。于是一脚油门直向石壕村而去。

石壕村路标高悬,我知道马上到了。一千多年过去了,因了杜老一首《石壕吏》,地名始终未变,现在一条公路从村口通过,很容易找的。

过一条山涧上的小桥,前面就是石壕村。迎接我老梦的不是杜老,而是杜老响彻云天的诗作,《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块砖砌装饰华丽的大屏风立在村口,上面就是千古诗篇《石壕吏》。石壕村长条形沿山涧一字摆开,老梦左转开过一条叫幸福桥的桥,停在桥边的小广场上。 为何叫幸福桥,一千多年前杜甫投宿之时肯定不会幸福的,那定是现在石壕村民幸福着,故叫幸福桥。其实呢,桥是钢筋水泥新造的,老梦的窃意是能否起个有点文化内涵的名字,也对得起杜老这万古名篇。

小广场叫文化广场,有一个长亭,还有一些健身设施。村里一老翁老妪和我闲聊,说是上面因杜老出钱建的,听说用掉了二百万呢。老翁做一往囗袋里塞钱的动作,说你看值二百万吗?这种事我怎么能说,嘿嘿一笑过去。杜老一诗泽被乡里,造福百姓,石壕村老翁老妪们都说谢谢杜老。

​傍边有二个石碾石磨,这是旧时石壕村农民劳作生存的工具,现在摆在这里,只是给路人增添一些农村的感知罢了。路边一个蹲着的家伙,初不知为何,问后才知是水井。完全把它封起来,是防止小孩,或有吏夜捉人时类老梦腿脚不便老人跌入。现在村民都用自来水了,井也基本不用了。

​天还不晚,杜老来微信说弄错了日期,他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已走了。唉,杜老也是老翁,我也是老翁了,糊涂了弄错日期那是正常的了。那没办法,我一个人在村里转悠开了。房子有旧有新,有楼房有平房,任一朝代都一样,有穷有富。

​为防万一之万一,也来个有吏夜捉人,我看好退路,村头农屋傍,一条小路通向山上林木深处,在此落脚。半夜有火把搖曳,凌晨有鸡鸣狗吠,我好钻出车门直向山上遁去!呵呵!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山西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36
发表于 2023-5-18 22:59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三十九)

​三门峡大坝

​一个对地理不大熟悉的朋友经常要搞混的地方,三门峡和三峡,黄河第一坝和长江第一坝。看我老梦坐在铭石下的照片,这里是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何谓三门峡?黄河从上游咆哮而至,遇小岛阻隔,分为神门人门鬼门三股而下,故叫三门峡。

黄河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条狂暴的害河,水情复杂而又难以治理。其实在黄河的源头是清澈见底的溪流,从源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都是一条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河,到了中游黄土高原地带,黄河携卷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形成了世界有名的“黄色河流”。而到了下游,由于流速减缓,泥沙沉淀,导致河床逐年抬高,形成“悬河”奇观,直接威胁黄河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黄河的危害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心腹之患。

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成了头等大事,于是有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是新中国第一个重大水利工程,当时调集全国力量建设。大坝八百来米长,一百多米高,拦水后上游形成二百来平方公里的水库,大坝上安装几台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四十多万千瓦。当然从现在的眼光看真不算什么,常熟电厂一台机组就要六十万千瓦呢。

大坝上有一道堤坝通向下游中间的张公岛,有趣的是,分上下二层呢。下面是水晶宫通道,狭长的巷道内,彩灯闪烁,流光溢彩。上面则是正常的堤坝通道。张公岛对面,就是有名的中流砥柱,一块巨石屹立激流中,千百年来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动不移。张公岛上回望,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在大坝上弹眼落睛,傲然而视。

三门峡大坝还是河南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点,大坝中间有条线,有二个脚印,人踩在上面,就是一步跨二省。所以说三门峡大坝是河南山西二个省的。但得益大的是河南省,原陕州就改名为三门峡市,外人都以为三门峡大坝就是河南的呢。

这里有一个现在人们都不大愿提起的事情,三门峡大坝是当时老大哥苏联人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并且是好了青蛙苦了蛤蟆,下游河南山东得益了,陕西因大坝泥沙淤塞而水灾频发,吃了苦头。因此甚至有科学家提出要炸掉呢。当然这科学问题俺老梦不懂,不好乱说。

大坝旅游很简单,就是走了一遍,让雄伟的大坝留在照片中,留在脑海里。于老梦来说,就是到此一游罢了。呵呵!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山西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37
发表于 2023-5-19 08:18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四十)

​秦函谷关

​函谷关是历史名关,关中地区东出中原的必经关卡,但历史上的函谷关却几经迁移,故留下了三处函谷关遗迹。即秦函谷关,汉函谷关和魏函谷关。

​最早的函谷关是秦函谷关,那时以函谷关为界线,关东为关外,关西为关内。关内即为八百里秦川,中国最富饶强盛的地区,史称关中。到汉朝时,为扩大关中范围,好比现在行政区划改变,把贫穷落后的地区划入先进富裕地区管辖,谋求共同富裕。汉时就把函谷关东移三百里,筑新关,其原属关外的三百里土地就成了关内。这个函谷关就是前几天老梦已去过并写过的新安汉函谷关。三国魏时,在秦函谷关不远处,又筑一函谷关,称魏函谷关。魏函谷关因三门峡大坝蓄水而沉入水底,现在不覆存在了。

​可以这么说,三个函谷关都是真的,只是不同时期的不同存在罢了。老梦今天要去的,就是最早的秦函谷关。

传说,当年驻守函谷关的总兵尹喜一日早上登上关楼,远眺日出望东方,发现一团紫气缓缓从天边飘来,朦朦胧胧气雾中一人骑着一头青牛悠然而至,这个人就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尹喜见老子不是常人,乃弃官拜师随老子而去。二人跋山涉水来到秦岭终南山,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叹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记录,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道德经》也。​老梦今日也买了一本,回头仔细研博。

所以函谷关是和老子连在一起的,老梦去函谷关,关楼未见,先见老子。老子蓝天下耸立的金像金碧辉煌,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老子身后就是道家圣地太初宫,为千古道源,老子端坐正中,望着熙来攘往各色人等,默默无语。

太初宫傍为碑林,一门状碑曰,一夫当关,万夫莫克。这里发现台湾宋*也有留迹,善政无为,两岸不争。说得真好,写得真好!,傍又为鸡鸣台,一老雄鸡仰头高歌,此即为鸡鸣狗盗也。

再过去就是秦函谷关,雄伟壮严,气势不凡。但很明显,是新修的,和汉函谷关相比,多了端庄大气,少了历史沧桑。关门左右二个,是否为一进一出,不得而知。门前联曰,黄河犹向关前折,紫气何妨天下分。门前广场,即旧时战场。五国联军之战,修鱼之战等都发生于此,雄关巍然不动,固若金汤。广场下为函谷古道,昔日千军万马涌来退出,皆经此道。

此即秦函谷关也,老梦历二小时游完,一脚油门直向陕西潼关而去!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山西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38
发表于 2023-5-19 19:48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三十九)

​三门峡大坝

​一个对地理不大熟悉的朋友经常要搞混的地方,三门峡和三峡,黄河第一坝和长江第一坝。看我老梦坐在铭石下的照片,这里是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何谓三门峡?黄河从上游咆哮而至,遇小岛阻隔,分为神门人门鬼门三股而下,故叫三门峡。

黄河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条狂暴的害河,水情复杂而又难以治理。其实在黄河的源头是清澈见底的溪流,从源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都是一条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河,到了中游黄土高原地带,黄河携卷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形成了世界有名的“黄色河流”。而到了下游,由于流速减缓,泥沙沉淀,导致河床逐年抬高,形成“悬河”奇观,直接威胁黄河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黄河的危害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心腹之患。

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成了头等大事,于是有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是新中国第一个重大水利工程,当时调集全国力量建设。大坝八百来米长,一百多米高,拦水后上游形成二百来平方公里的水库,大坝上安装几台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四十多万千瓦。当然从现在的眼光看真不算什么,常熟电厂一台机组就要六十万千瓦呢。

大坝上有一道堤坝通向下游中间的张公岛,有趣的是,分上下二层呢。下面是水晶宫通道,狭长的巷道内,彩灯闪烁,流光溢彩。上面则是正常的堤坝通道。张公岛对面,就是有名的中流砥柱,一块巨石屹立激流中,千百年来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动不移。张公岛上回望,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在大坝上弹眼落睛,傲然而视。

三门峡大坝还是河南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点,大坝中间有条线,有二个脚印,人踩在上面,就是一步跨二省。所以说三门峡大坝是河南山西二个省的。但得益大的是河南省,原陕州就改名为三门峡市,外人都以为三门峡大坝就是河南的呢。

这里有一个现在人们都不大愿提起的事情,三门峡大坝是当时老大哥苏联人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并且是好了青蛙苦了蛤蟆,下游河南山东得益了,陕西因大坝泥沙淤塞而水灾频发,吃了苦头。因此甚至有科学家提出要炸掉呢。当然这科学问题俺老梦不懂,不好乱说。

大坝旅游很简单,就是走了一遍,让雄伟的大坝留在照片中,留在脑海里。于老梦来说,就是到此一游罢了。呵呵!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山西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39
发表于 2023-5-20 07:31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四十一)

​待月西厢

​老梦今日一反常态,先来讲只香艳故事。

元朝时,崔相国病逝,其夫人和女儿崔莺莺扶灵回家,因事耽搁在山西永济普救寺。书生张君瑞,即张生上京赶考途中,也借住在普救寺。崔和张住处不远,夜晚明月高照清风微拂,张生赏月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隔墙莺莺听见,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有缘千里来相会,二人暗生情愫。第二天在现在谓之的莺莺小道上不意撞见,一个花容月貌,一个清秀奇俊,爱意萌发。后来经莺莺侍女红娘牵线,二人私订终身,期结秦晋之好。好事多磨,一强盗慕莺莺美色,率众围住普救寺,欲强抢莺莺为压寨夫人。老夫人情急之下许诺,谁能退贼即许谁姻缘。张生即联糸友白马将军救得莺莺娘俩及众人,老夫人看张生乃一贫穷落魄书生,欲悔婚,说待其上京赶考后再说。张生遂与莺莺泪眼相视执手相握,许下君不娶妾不嫁之盟约无奈相别。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后张生果然高中状元,郎才女貌有情人终成眷属。老梦说得有点噜苏,其实就是一句,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

​晚了五十年,老梦也可称梦生今日来到山西永济普救寺,梦里想来一个复制粘贴重蹈覆辙!赖蛤蟆想吃天鹅肉,做个不端之为,笑掉看我此文朋友的满囗大牙!

​先在寺院门囗赵朴初题楹联,普愿天下有情,都成菩提眷属的映衬下留个倩影,看我梦生清奇俊秀否?(图一)。接着拾级而上,进山门,进大殿,这些和一般寺院无异。后院一座塔,即莺莺塔,(图二)。纪念崔莺莺是也。

拾级而上的铁链扶手上,包括寺内一切扶手上,均锁满铁锁,锁头心形,图案二个连心,字为情定西厢,天长地久,永结同心。表达了年轻人的美好愿望。(图三)。卖锁的大嫂看呼哧呼哧爬上来一个黑丑单身老头,知道没戏,招呼也不打一个。其实凡事都有例外,请看杨振宁翁帆。

大雄宝殿西面,是西轩,就是张生借住的地方。(图四)。一灯孤影摇书幌,廿载雪窓寄鹏程。张生和书僮正在认真学习研博,没我梦生的位置,只好悻悻而去。

大雄宝殿东侧,一个小院落,叫梨花深院,宫灯高挂,红绸结饰,是莺莺娘俩借住之处。(图五)。莺莺的临时闺房设在梨花深院的西厢房,所以王实甫杂剧以西厢记为名。此时红娘作媒拿来张生情诗,莺莺正在对诗沉思,心里甜笑。(图六)。唉,梦生不会写诗,朋友们都知道我只会写,啊!ⅩX真他妈美!莺莺看不上,燕燕不理睬,故只好独脚贼撑根拐杖离开。

西轩和梨花深院相连处有一小道,(图七),就是张生莺莺有意无意相遇相视羞涩一笑的地方。梦生我走了十八个来回,別说莺莺,甭话燕燕,连个赖蛤蟆影也没见一个。

反正来了,转它个遍。后花园里一组石雕,张生莺莺隔着假山,一个抚琴吟诗文,一个小扇扑流萤,好一组双双对对!(图八)。

普救寺名气蛮大,范围不大,大约半小时就转完了。原路退出,回望寺院,前殿后塔,地基高高,屋舍巍巍,庄严肃穆,佛气满满。(图九)。

唐元稹一首《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千古绝唱,与普救寺相配。普救寺诞生了王实甫的《西厢记》,而《西厢记》又成就了普救寺,一个传奇的故事,一曲爱情的剧本,俨然成为鲜活的存在,成为爱情的见证,成为爱的圣经与信仰!谈情说爱的小青年,廊桥遗梦的大龄客,去吧!天下寺庙不言情,唯有永济普救寺!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40
发表于 2023-5-22 20:20 |只看该作者
梦在远方 发表于 2023-5-18 10:59
远方寻梦( ...

跟着老梦先生去神游!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41
发表于 2023-5-22 20:23 |只看该作者
梦在远方 发表于 2023-5-18 10:59
远方寻梦( ...

跟着梦先生神游!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山西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42
发表于 2023-5-23 07:46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四十二)

​蒲津古渡,开元铁牛

​山西永济在古代叫蒲州,在唐朝时是全国少有的大城市,紧靠黄河,对面就是陕西。这里有个渡口,叫蒲津渡。开始时用船摆渡过人过物,后来用竹索串联木船建了一座浮桥,但随着人货过河越来越多,小浮桥不堪重负,且时常要损坏,官府感到有点头痛。唐开元年间,官府下定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报请皇帝批准,用当时全国一年所产的铁的五分之四,用当时最先进的铸造工艺,铸造了八尊大铁牛,及铁人铁柱铁山等配套设施,分置黄河两岸。以大铁牛为拉住浮桥铁链的地锚,建造了估计当时世界之最的蒲津桥。

​岁月流逝,山河巨变。蒲津桥发挥巨大作用几百年后,因黄河淤塞改道,因兵荒马乱,渐渐古桥损毁,大铁牛也失去作用。慢慢铁牛随黄河改道沉入水底,没了踪影。但人们囗口相传,知道这里有铁牛。上世纪八十年代,永济博物馆开始了探寻铁牛的工作。历经数年,终于发现并把黄河永济这边的四尊铁牛及附属设施全部打捞起来,并原地提升陈列展览,成了一个露天博物馆。

​看看这几头大铁牛吧,形象逼真,牛头高耸,牛角上翘,牛眼圆睁,牛耳横竖,牛鼻冲天,牛脚紧趴,牛身光滑,通体发亮。千余年前祖先能造如此庞然大物,真是可以毫不脸红吹吹牛逼!

​铁牛傍边站着的铁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肌肉鼓突,尽显力的情状,可和西方的雕塑思想者媲美!​老梦于铁山傍,于铁牛边,和它合影一个,留作纪念。

​一边是铁铸的横担,及铁铸的竖棍等,是大铁牛栓铁链等的辅助设施。另一段堤岸上,石块之间用我们这里说的定胜糕样的铁锭固定,灌注石灰糯米浆水,形成古代的水泥石堤。

​离原物百把米处,情景重现了大铁牛铁链串木船成浮桥的场景,使我们能现实看到真实的构造画面。

​离大铁牛仅十余米处,就是古蒲州城城墙遗址,砖砌的城墙经千余年风吹雨打,尽现斑驳颓落之状,城墙顶上籐蔓缠绕荒草萋萋。数百千余米之外,古蒲州城的钟楼还保存着,没有修复,原状。四周围着栏栅,不能上去细观。

​这就是蒲津古城古渡,盛唐开元铁牛。呵呵!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山西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43
发表于 2023-5-23 07:48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四十三)

​鹳雀楼

​去年,二二年九月十九日傍晚,白日依山尽之时,老梦驱车来到永济鹳雀楼,想来一看夕阳映照下莽莽沧沧的黄河迤逦入海流的景色。情满满意兴兴,无边美景在眼前。可是,天灾人祸乎?景区闭门谢客,因了不着调的新冠君。没办法,老梦只能撞墙而回,依依作别。王之涣,字季凌,先生,看来天不遂意,此生只能和您擦肩而过了,各自安好!

​谁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转瞬之间,新冠君没了踪影。一年尚不到,八个月之后老梦会驱车卷土重来。季凌君,此生各安之语草率了,有缘千里来相会,今日老梦敬您看您拜您谒您来了!

​鹳雀楼乃四大名楼之一,居黄河边。北周时名将宇文护为军事瞭望用,在黄河东岸建了一楼。初时因其视野开阔,登上楼顶则有凌空而小天下之感,故名云栖楼。后来因黄河流域有一种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似“鹳雀”的鸟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上,久之称鹳雀楼。唐时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而吟诗一首《登鹳雀楼》,从此鹳雀楼名动天下。蒙古骑兵横扫天下之时,金为阻滞其行动,放火焚毁了鹳雀楼及附近的就是我咋天所说的大铁牛系的蒲津桥,此后几百年鹳雀楼只存在于诗人意境中,人们闲谈中。​看到太阳落山,我们会说“白日依山尽”;看到一溪细流,我们会说“黄河入海流”;上一个普普通通的楼梯,我们都会说“更上一层楼”。这就是楼的魅力,这就是诗的张力,这也是建筑和文字在我们骨子里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一晃元明清三代攸然而过,时至九十年代,因《登鹳雀楼》实在影响太大。民间重建鹳雀楼呼声渐高,政府顺应民意,于一九九七年开工复建,二零零二年对外开放。

老梦终于来到了鹳雀楼,终于堂而皇之踏进大门,开启我更上一层楼之路。楼前广场上一半在维修,从另一半直上楼前。巍巍乎高楼百尺,威武雄伟。先垒土而成一个高大的台基,楼就屹立在上面。从门前拾级而上,中间有一平台,再上,就到楼下。凌空白日三千丈 拔地黄河第一楼,门柱上楹联昂然。进楼,唐法复原之壁画彩绘琳琅满目,里面乃旅游景区常态,简单介绍,各种文创产品等。老梦不关心这些,老梦关心的是更上一层楼。找到楼梯,更上,去观景谒季凌,去白日寻美梦!

楼高六层,想不到的是二到五层均是封闭式的,就是看不到外面景色的。都是各种展览,书法啊什么的。稍稍一层层遛过,来到六楼可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之处。果然季凌君诚不欺我,如此联述。 十万里楼台再穷远目,重看了依山白日,入海黄河,自成天地神游,胜迹无边开朗抱; 五千年风月一寄高怀,更惹来酒胆诗肠,文心画手,并作春秋畅想,豪情旷古起雄篇。季凌君执笔抚笺立于楼角在候我梦生,腹语前辈安好,默回梦生无恙!果然大官身低大儒谦卑,邀我合影留念呢。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老梦在楼上四周转了三个来回,三次和季凌会面,愿我如星君是月,夜夜流光皎洁里。在平平仄仄的五言律韵里,在朦朦胧胧的唐诗意象中,老梦一抒胸臆,高声吟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山西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44
发表于 2023-5-23 07:49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四十四)

​贵妃故里,神潭峡谷

人要在历史上有了名,身后之事就复杂得多。最简单的那里人,也会引起争论。甲说甲地人,乙说乙地人,丙说丙地人。比如唐朝骊山泡温泉,最后魂断马嵬坡的杨贵妃,就有了不同的家乡。广西有大量证据说是广西某地人,而山西永济县呢,也有大量证据说杨贵妃是他们县西南端,黄河金三角鸡叫一声听晋陕豫三省的韩阳镇独头村人,即现在贵妃村。唉,这种当代史书没有明确记载的说不清的事,有时也只好继续不清,方为上策。史官,记下!梦在远方乃江苏省常熟市碧溪镇周泾村油车浜人!重要的事情记三遍!老梦有先见之明,千年后甲乙丙丁各地要抢我入籍而纠缠不清,我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先行厘清!呵呵!

马路边一则大大的广告牌竖立,杨贵妃故里。弯进门去,一块停车场。尽头是一个城楼,上书杨贵妃故里。不远处有一块文物保护标志的碑,书贵妃池三字。估计以前有个池吧,拉过去就是杨贵妃曾浴过的池了。城楼铁将军把门,人影也没有。怎回事?景区关门?那你门囗要写几个字吧?那你网上要作个告示吧?什么都没有,就关门拒客,你这不是戏弄百姓吗?看见傍边的牌子上有永济市旅游投诉电话,打过去。回音,你拨打的电话是空号,戏你到底!想较真拨114查市政府电话再投诉,再一想别坏了自已好心情,和流氓你讲不了道理,于是作罢。

玩的地方多着呢,何必一棵树上吊死。驱车来到中条山神潭大峡谷,来到水裕口古镇。中条山是晋南有名的一座山,其最出名在于抗战时期的中条山战役。这是说出来令人沮丧,有点愧对先祖的感觉。中方十八万将士对日方十万兵马,过程咱不说,结局是这样,中方伤亡俘约十万人,日方伤亡约三千人。连中正先生也承认是最窝囊伤心的战役,老梦真不好意思写出来,但这就是历史,真实的历史,我们正视历史,为的是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中条山还发生过一件撼天动地的壮举,八百名十八九岁的国军士兵,被鬼子逼到黄河边悬崖上,最后跪苍天,跪爹娘,齐吼一声走!跳入滚滚黄河!据说最后跳河的是一名旗手,他的双手还紧紧地高高地举着已经千疮百孔的军旗!他跳河前还豪迈地吼了几句秦腔,是《金沙滩》中杨老将杨业的两句唱词: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惊天地,泣鬼神!

老梦今天就来到前辈血战的中条山,神潭大峡谷地名碑立在那里,当年将土奋力攀登的羊肠小道,已为宽阔整齐的石阶替代。当年将士的嘶鸣呼声,已化作今日清风阵阵。当年将士的滴滴鲜血,已变成盛开在山坡上的朵朵野花。民多菜色仕多讧,敢把头颅试剑锋。记取豫章城下血,他年化作杜鹃红。​毋论国共,御敌之战中献身的都是民族英雄!老梦在中条山道上,对苍天,面青山,仰天长啸一声,先烈们,安息吧!

​老梦在这里斗胆提个建议,是否在这里,中条山神潭处,为十万将士,为八百壮士,立个碑,建个庙。让我们后人永远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这段悲壮的历史!

​昔日战场,今天成了风景区的神潭大峡谷,就风景而言,也没啥特别。无非是根据山石地貌形状,发挥想象力,起个什么名字,供你去揣摩想象发挥罢了。于我老梦没啥吸引力,爬了一会,呼哧呼哧汗流浃背,坐下休息后回转了。

​山下的水裕口古镇,人造的假古董。就是常熟沙家浜里的横泾古镇,更加没有文学美学史学价值了,一掠而过。还是脚踏西瓜皮,滑到那里是那里去吧!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7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山西

骑士Rank: 12Rank: 12Rank: 12

45
发表于 2023-5-23 07:50 来自于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方寻梦(四十五)

关公家庙

​去年九月份,来山西解州去了全国最大的最正宗的关帝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我去年九月二十日的朋友圈,老梦的西行漫记(八十六)。今年我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土匪头子胡汉三又回来了,老梦又到了解州。不过这次解州关帝庙我没去了,我去了常平关帝家庙。

​原来关羽是解州人,中国人现在习惯以县级为一个人的籍贯,比如老梦是江苏省苏州市下辖县级常熟市碧溪镇周泾村油车浜小组人。那我的籍贯写常熟。不写上一级苏州,也不写下一级碧溪。而且籍贯是以爷爷的出生地为籍贯的,所以古/月X涛先生他生在泰州,长在泰州,籍贯却是安徽绩溪他爷爷的出生地。

关羽是山西解州人,那么解州就是他的故里。皇帝旌表造庙就在解州,符合礼仪规矩的。但关羽真正老家并不在解州城里,而是现在解州常平乡常平村。农村里呀,于是在那里后人又造了一座庙,叫关帝家庙,祭祀关帝及祖宗等。老梦今天去的,就是常平村关帝家庙。

说是个村,不知是否关帝缘故,建筑规模道路设施我看和镇差不多。很是美观洁净,整齐大方。关帝庙就在村头,马路挨庙而过,马路另一边是很大的一块场。庙门外一块照壁,一个大大关字。

大门进去,中轴线上仪门,礼仪之门,官民祭拜先要整肃衣服。祭殿,焚香祭拜的专用殿。大殿,关羽端坐的殿。娘娘殿,关羽夫人的殿,关夫人一脸慈和面外而坐。娘娘殿两侧两偏殿,一放关平,一放关兴,两子各一。圣祖殿,关羽祖上各辈。上下左右各人,皆因关羽而受人世代拜祭,是否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呵呵。

关帝家庙中有一塔,关羽在家时,一时性起杀了一个土豪劣绅,官府捉拿他,并要拘其父母问罪。老俩口遂投井而死。后人们就在井上造了一座塔,实为关羽父母墓也。关庙中还有庙中庙,一个叫于宝的人,感关公显灵救了他,遂终生在关庙服侍照看。后人感其忠,在关庙一侧为其建一间小庙,叫于宝庙,此即为庙中庙。

在离关庙约二里地的地方,还砌有一只碑亭,里面立一碑,叫关圣祖宅。是否关羽祖上的房屋地基,老梦不得而知。拜谒一下即回。呵呵!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网民应遵纪守法,不造谣传谣,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共建诚信健康网络环境。

商务合作: |论坛信息客服:0512-52037268 |论坛微信客服:cs1816852351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零距离APP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