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76
发表于 2015-3-1 10:35 |显示全部楼层
gzm001 发表于 2015-3-1 08:53
我和何君瑞、金元庆还有教导主任陈鹄东、美术教师瞿祖华、人事秘书卞永梁等于1956年一起到苏州搞过肃反工 ...

啊,物是人非也!我们得好好珍惜当前,活着就是幸福!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77
发表于 2015-3-1 18:0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丝语 于 2015-8-27 16:27 编辑

                                            人在旅途—— 三十二、创家立业

      创家立业有说不出的艰辛和困难,真因为有这么多的艰辛和困难,所以才会感觉更有意义。其实,我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造房买房、儿婚女嫁,哪一次不是举债办此类大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家养过十年母猪,也养过壮猪。我们这个地方几乎家家养母猪,所以也跟上了。那是非常艰辛的:每天要烧熟食饲料,一桶桶拎着饲料倒进石槽……旱圈要不断填柴草,水圈要每天打扫冲洗。这些事由我母亲帮忙,我和妻子只有下班后才能干活。
      轮到母猪下崽,就得守在母猪旁接产,及时去掉猪崽嘴里的脏物,猪崽才能呼吸,生存下去。刚下崽两个夜晚,因为猪崽还行动不灵活,所以要守护在旁边,以防母猪把猪崽压死了。夏天要点蚊香,冬天下崽时得给母猪盖上小棉胎,母猪身底下还要塞足柴草。
      猪饲除了糠麸麦粉;还有菜叶薯藤、南瓜萝卜;还得有泔水豆粞。我利用礼拜天外出装泔水买豆粞。记得有一次,小坤元和我去昆山装泔水。经过巴澄湖,天气不太好,又将近傍晚。烟雾茫茫,湖面非常宽广,满载泔水的木船,真是一叶扁舟。船舷在水面,摇船不能大推大扳,必须摇得平稳,不然进水了,随时有沉没的危险,我和小坤替换着摇,我的体力不如小坤强。看到前后左右不见岸,此时此刻真有点害怕。船到岸边,还得把泔水一担一担挑到池子里,劳动强度很强的,真累啊!
      以前,是旱圈,生产队要猪灰,即圈里猪粪加柴草形成的肥料。由别人来挑出去,以担计价。填圈稻柴不够,这就需要草皮。我和妻子摇船去清水圩周围削草皮,那是连草带泥的那种。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一般是带了饭去的,削好的草皮,到傍晚收到船上,摇回来堆在一起,第二天摊在场上晒,直至晒干,才可用来填圈。
      再后来,土地承包,我家户口迁入市镇了,只剩下不到半亩自留田了。于是养猪改为水圈了,即圈改为水泥地,每天用水冲洗打扫。这样猪粪水就在后面粪池里了,但每隔一周或十来天,粪池满了,又得把它挑到百米外的自留地上去,这也是强体力活,很吃力,真怕!
      卖猪也是很苦的,都得求人帮忙。卖壮猪把猪摁翻扎脚,我是没那本事,只有请人帮忙了。73年我养一头壮猪,成本147元,买了177元,获利30元。放小猪得隔夜把小猪装船,摇到小猪场码头。带上行灶,早上得烧食喂猪。排队拿号,捉猪人会先上船看小猪,他要的给小猪身打个青印,运气好的全要去了,运气差点会剩几只,最倒霉的他一只也不收去。我最好的一窝小猪12只卖了六百元,至多获利二百吧!
      这十年我和妻子的工资没有记载,就依我每月31元计,十年也就3720元;加上妻子就算月工资25元计,十年也3000元,再加上养猪平均每年300元计,十年三千,副业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样算来,十年全家总收入也不满一万!
      去除日常生活费用,所剩几何?
      老宅,别人家都拆去造新房了。只剩下我孤零零的西半段,柱子往西倾斜度起码有五度,幸亏五柱结构有牢度,暂时没坍蹋。我于1980年初,把老宅拆除造了一座平房。前檐有平台,有走廊,走廊西头有边门,走廊东边半墙有图案,东西两边卧房是缕花双连堂窗子,中间六扇缕花玻璃门。场地不大,东南两边栽了一折角矮冬青。当时是一幢比较好的平房了。原材料利用,花了4562元翻建,加进原材料,估计1500元,实际价值六千元。当时举债1855元,占费用总数40% 。


      上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我和全家副业转入了加工衣服裤子。附近家庭针织业比较发达。我们常到古里南横泾去拿“加工”。一次拿五十来件,那种摇好的衣片或裤片,拿回来我用缝纫机缝合,衣边裤边、衣袖裤管,由妻子用手工扦扎。收入和养猪相比略有提高,估计十年14000元。
      这十年工资有记录,我23516元;妻子12459元;加上副业收入,全家十年总收入在五万元。
      去除日常生活费用,又所剩几何?
      这个时期,前后左右都造起了楼房,可我手头也就有不满二万元的积蓄。适逢我妹妹旁边有幢楼房,户主是上海回乡人员,要返回上海了,急需卖掉。于是我以一万八千元,包括契税手续费等,买下了这座楼房。接着装修,用去了二万多元。当时懊悔了,早知要花掉三万八,加上原材料利用,实际价值四万元,还不如在原地盖新的楼房,一样需借债。这座楼房环境很好,除西面是我妹妹家,前面是河,东面和后面是稻田。前面有块空地,我们建了几个花圃。从建平房到买楼房相隔十年。


      上世纪90年代,买房移居到章泾角。这一时期我和全家副业转入了摇绳。这是个又脏又累的活。摇绳机是由电动机带动的,经常要坏零件,有一次到梅李六大队才买到需要的零件。机器转动要不停地往两喇叭管里添柴,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满盘了御下来很沉重。经常摇绳,手会很粗糙。还要去人家买柴,摇船出去捆柴,装船;摇回来起柴,堆好。卖绳了,要五盘打成一大捆,也是个力气活。这副业做了五、六年吧。
      这十年工资也有记录,我137554元;妻子14707元;儿子89872元。全家工资242133元。加上副业收入算它一万八,这十年全家总收入在二十六万元。
      去除日常生活费用,还所剩几何?
      买房后又过了十年,2000年,因老村改造新村的需要,经村镇两级批准,在老屋基上翻建了一座平房。花费了十三万五千元,取出了房屋公积金,借款三万九千,儿子赞助五万元!加上利用的原材料,当时价值十四万元!


      至于世纪之初十年,工资在增加,物价在上涨!2010年,距建平房又是个十年,儿子搬迁新村,那是儿子造房我赞助,不在此文范围了!

                                                                                                              2015-2-28【未完待续】

       1. 1980年建的平房[当时价值六千元,已成历史]

         QQ图片20150223221400.png

       2.  1990年买的,改造装修后的楼房[当时价值四万元,已成历史]

       QQ图片20150301175837.png
      
       3. 2000年建的平房[当时造价十四万元!]

       12.如今大门口.JPG

       3.  一叶扁舟

       QQ图片20150301180810.png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78
发表于 2015-3-1 18:3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丝语 于 2015-3-1 19:12 编辑
霜中兔 发表于 2015-3-1 18:26
好老师!当下已不多见了。

你不也是跟我差不多的奋斗者吗?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79
发表于 2015-3-2 10:38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林深深情意浓 发表于 2015-3-2 05:10
一切都过去了!珍惜当前拥有的一切,感知幸福,享受幸福吧!

说得对,珍惜当前!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80
发表于 2015-3-3 09:12 |显示全部楼层
microchaos 发表于 2015-3-2 23:04
您太能干了,不简单

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李娜唱的《苦乐年华》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81
发表于 2015-3-3 09:14 |显示全部楼层
飘雪87 发表于 2015-3-1 21:58
前几天看完22篇老师的文章,
今天又拜读了心得2篇,
月老师是真心写得很有生活感的好文章!

谢谢你的支持!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82
发表于 2015-3-3 16:13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83
发表于 2015-3-4 20:2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丝语 于 2015-8-27 16:28 编辑

                                       人在旅途—— 三十三、民风习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风习俗是因地而异的。我们常熟也有我们这一地区特色的民风习俗。


      赛龙舟是常熟的传统民俗。我第一次看龙舟比赛是小时候,印象不深,地点在淼泉雉浦江。
      印象较深的一次龙舟比赛是在淼泉清水圩进行的。时间也较遥远了,大约在1997年,也不知是端午节还是国庆节,记不清了。这次比赛,北起北站桥头,南止李家堂河面,大约有一千米距离吧!因为这是个难得看到的盛会,天气又好,所以,从李家堂到高家,过大顺桥再到陆家段南段,岸边看客成群,熙熙攘攘,有赶集卖“芦济”的,也卖水果小吃的!不过今天特别贵,记得孩子要吃,买了根“芦济”,二元!
      龙舟有龙头、龙颈、龙尾。龙身半圆而长,宽1.4米至1.6米,长短不—,有容纳12对桨、 16对桨、……龙舟分红龙、黄龙、青龙、白龙数种,不同龙舟挂着长长的不同色泽龙须,标志突出。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这次龙舟赛共有8支队伍参加,分别来自淼泉镇各村。比赛开始,发令枪一响,各个参赛队的龙舟迅速启动,启动若一迟缓,要赶上超过人家就吃力了。只见龙舟犹如离弦之箭,在水面上激起层层浪花。船头上那个击鼓鸣锣者是指挥。“咚咚锵”“咚咚锵”,应着这个节奏众桨齐动,大家划船一条心,动作划一齐整。劈波斩浪,气势非凡。龙舟竞赛在十分激烈的气氛中进行,舟上的健儿们倾尽力气边划水,边喊着号子,岸上的观赏者,也为自己村庄的龙舟呼号助威。经过多个回合的角逐,前四名冠亚季殿军获得了锦旗加奖金,并举行酒宴庆祝。

      “做社”民俗流传已久,本是农家祭祀社神的一种活动,解放以后,破除迷信,这也在被禁之列。改革开放了,“做社”民俗又恢复了。
      农历三月廿一,轮到戴家做社。
      “做社”有“春社”和“秋社”两种,原是为酬谢社神,祈求丰收(秋社还兼有求免瘟疫之意)。规模有大有小;小者数家,多由同姓、同邻里或耕作同一字圩农田的农户自愿结合;大者聚集一村,数村农户合办。社里有个领头的叫“社长”或“社头”。我们这里的规模较大,有一百来户参加。每次由一家主办,轮流当值。轮得那家要办两次。农历三月廿一做春社,七月廿一做小社。“春社”大办,“秋社”小办。所需费用按户凑份头。还有“写缘”,所谓“写缘”是出些香烛钱,写上信奉者的姓名。以求一家安康!
      本社“社神”是周老爷,据讲经先生说,这个周老爷叫周宗正,是宋朝的一个忠孝王。做社前一天,下午三四点钟,由社头带领一班人,从庙中把“社神”请到当社的本家中堂,摆上供品,有的自愿办了好多“盘”供奉在此,有鱼肉酒饭,水果点心……然后燃放鞭炮,点上香烛,开始祭祖。吃过晚饭,请讲经先生面对“社神”讲经,两边有数名妇女“和佛”。这时会有不少人去听讲经。其实讲经同苏州评弹差不多,都是讲一个故事。讲经先生说白似说书先生说白,讲经先生说白结束时带上一个拖音,接着两边妇女和佛声响起;而说书先生说白后是弹唱。这一夜“社神”堂前是必须有人陪伴到天明的……
      第二天清晨,仍由社头带领一队人,有几个人担着“社神”,现在也有用三轮车或汽车的。一队人马,男女老小自愿参与。前面鸣锣开道,有扛着“肃静”和“回避”牌子的,有好多人手里举着彩旗,在爆竹声中开始“行乡”。所到之处,都会有人提上香烛,到工厂或单位也会有人送上香烛或礼钱……“行乡”一般是一二个小时,再请入本家,继续祭祀!这时每户到一人,来参与祭拜和吃社酒。到下午三四点钟,仍由那一队人马把“社神”送回庙中……而晚餐是十分丰盛的!
      老家的童年伙伴从各地赶来,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我们喝酒、品茶、回忆童年,忆旧话新,有说不完的话语。吃过中饭,就在我的平房旁边拍照留影。这背景就是“大祥门”旧址。照片上十一人,都已是花甲之人。五、六十人口的一个小村庄,就这么几个玩伴,最后有两个考取了大学,一个高中,四个初中,四个小学毕业。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可不简单了,算得上“书香门第”了!
      我蓦然想起唐人王驾《社日》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任何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在各地的民风、民俗中难免存在一些属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东西,象农村里的“做社”就是这样。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民风、民俗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又要舍弃其落后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和丰富我们当代的民风、民俗新文化。

                                                                                                             2015-3-4【未完待续】

     1. 龙舟
       u=2150333652,2243184307&fm=21&gp=0.jpg

      2.赛龙舟
       u=496504663,1535994328&fm=21&gp=0.jpg

      3.老家的童年伙伴
       psu.jpg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84
发表于 2015-3-5 18:25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丝语 发表于 2015-3-4 20:28
人在旅途—— 二十五、民风习俗
       ...

今天元宵节,有十大习俗:吃汤圆、送花灯、耍龙灯、舞狮子、猜灯谜、踩高跷、祭门户、走百病、迎紫姑、逐老鼠。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85
发表于 2015-3-5 22:12 |显示全部楼层
霜中兔 发表于 2015-3-5 19:15
"那时种稻灌水,要靠人力车水,我也去,但常跟不上脚步要踏空,吊在车桁上,叫“吊田鸡”。在烈日炎炎下干活 ...

那是喜欢你才“故意”捉弄你!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86
发表于 2015-3-6 10:56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林深深情意浓 发表于 2015-3-5 19:51
老师知道的习俗可真多啊!这些都是你们当地的习俗吗?我们东北元宵节的习俗有: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 ...

城市比农村热闹些!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87
发表于 2015-3-6 17:21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林深深情意浓 发表于 2015-3-4 10:22
生活就像一杯苦咖啡,只有自己去喝,才知道是苦是甜。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苦难还是煎熬,不过是浪漫人生路 ...

身体好,生活才有质量!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88
发表于 2015-3-7 21:1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丝语 于 2016-6-4 09:09 编辑

                                            人在旅途—— 三十四、防震挖洞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天灾人祸。我们要预警灾难,齐心防备。


      记得1976年,河北省唐山市发生八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伤残,财产损失达30亿元以上。地震发生在深夜,市区80%的人来不及反应,被埋在瓦砾之下。震区包括京山铁路南北两侧的47平方公里。区内所有的建筑物均几乎都荡然无存。那景象何其惨烈!
      唐山地震发生后,各地开始了防震抗震。在学校里,上级要求凡是有人的房屋门必敞开,尤其是上课的教室,前后两道门必随时敞开,领导们每天都要巡回检查……在家里,大队要求各家敞开房门,必须搭简易棚,并动员人们在简易棚里就寝。
      当时,楼房还很少,绝大多数是平房,我家的老宅前两进即“墙门间”和“大厅”都拆除了,只剩第三进,老房子倾斜度5度,但由于五柱结构还勉强支撑着。
      我的简易棚怎样搭的呢?我有一张旧式床,就是“文革”时期被“造   反  派”打掉花板的那张大床。其实也不算怎么老式,那时我结婚前请沙洲东莱镇一个木匠老师傅定做的。床门面有雕花木板,有四个顶柱,三面有外栏杆,上面有床顶板,里面有挂蚊帐的支撑架,三面有里栏杆。床里还有搁板可放书本之类物品。我就把这张床搬到场上去了,只在床的上面和四周准备了大尼龙布,若下雨就把床蒙上。这就是我的防震简易棚!还有在远堂里铺了一张床,远堂两扇门敞开着,便于应急逃跑!
      我们还自发成立了防震巡逻队,作用有两个,一是发现地震迅速吹哨子报警;二是治安防盗防火之类,因为家家门是敞开的。记得我也参于了此项活动,雨天穿着雨衣,着高统靴,打着手电,串村走户巡视着……
      尽管当时听起来形势是那么严峻,但人们每天依然还是有说有笑地生活着,轻松地谈着有关防震的话题。生活就是这样,在不知灾难是否真来之前,大家还在享受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具具体体,包括辛苦的工作和日常的琐碎。
      防震直至深秋才停止。拆除简易棚,搬进屋里,过上正常生活。
      我们这个地区附近确有地震发生,1979年溧阳6级地震;1990年常熟太仓交界处5.1级地震,这次离我们这里不满一百公里;1996年南黄海6.1级地震。这几次地震,我们这里都是有强烈震感的。
      将近四十年过去了,老友重聚,每当说到那些防震之事,大家仍是笑谈热议,觉得好玩儿、有趣。无论在彼时或此地,无一人非议当时防震属多余,反而感叹那时领导层的负责和细致,所以会得到人们的尊重拥戴,积极配合。因为即使是不同层次、各执己见的人们,在同一内容之上却都有着相互的默契:无论如何,生命第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深挖洞”的提出是因为当时国际形势并不太平,国际关系非常紧张的。为了防备“美帝”、“苏修”的空袭而提出的。而且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活动。
      当时的“深挖洞”,可谓落实到位,毫不含糊。全国范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建造了无数的防空设施——防空洞、防空地道和防空掩体。备战演习经常不断,战备教育深入人心,战备知识,像防原子,防化学,防空袭等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几乎每个人都清楚一旦敌机来了,或者原子弹爆炸了,往哪儿躲,往哪儿藏。很多中小学生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当时,我也脑袋发热,想挖个防空洞。
      铺地板的卧室,房圈板外面叫外房。有八平方米吧,没考虑房子的倾斜度,也没考虑会不会坍塌,竟然在这儿挖洞。洞宽1.5米,长2米,深1.5米。开好以后,底部铺上砖地,再放进一个长方形的磨盘架作支撑。然后上面架上木棍和板材,在上面铺上三十公分厚的土。入口处开好台阶。口子上放一块长方形厚木板。当时还没通电,和防震时一样,买一节当时电话机上用的大电池,连线通一粒大电珠,自制开关一开,因为空间小,倒也照得亮亮的。我的这个防空洞,人只能蹲着,不能直立,可容三四个人。和孩子们在里面玩玩,别有一番情趣。估计也让它存在了半年,后来把它填掉了。过后想想真有点后怕,一旦宅脚松陷,本来倾斜的房屋倒塌了,后果不堪设想!


       地震、台风、水早灾害;非典、禽流感;不断出现的空难等等。面对这些天灾人祸,只有具备了自救的意识和能力,当任何灾难真的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惊惶失措,才不会因我们的无知,而作出无谓的牺牲。灾难若至,我们要协力抗之!
                                                                                                               2015-3-7 【未完待续】

       QQ图片20150307175345.png

       QQ图片20150307180112.png

       QQ图片20150307175816.png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89
发表于 2015-3-8 06:21 来自于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丝语 于 2015-3-8 09:27 编辑

修改了论坛造成的格式错误,却审核了好久,文章还没出来,等待中!

227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来自江苏

斗士长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90
发表于 2015-3-8 16:04 |显示全部楼层
gzm001 发表于 2015-3-8 10:54
20年房子三变,越变越好啦。

农村里用钱最多的还是房子!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网民应遵纪守法,不造谣传谣,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共建诚信健康网络环境。

商务合作: |论坛信息客服:0512-52037268 |论坛微信客服:cs1816852351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零距离APP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