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霜中兔
查看 96142 回复 40

脚边之地(1)

[复制链接]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31
发表于 2023-10-16 11:44 |显示全部楼层
27三棵树下思母校
又想去虞山公园转转,干脆在博物馆下车沿亮山工程走走逛逛倒蛮有情趣。沿北门大街东侧人行道过了椐树弄口,想起这里原来是花木葱茏、曲径通幽的县三中(孝友中学),与她相邻的就是母校老省中。
不知不觉到了虞景文华广场口,便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往日坐公交车路过北门大街,总免不了深情地注视一下那老省中旧址。今天走进她的腹地,一番思绪涌上心头。关于省中,最深刻的记忆是北门大街人民体育场对面古朴、优雅、带着民国风味的校门。门内墙上布袋里塞着信封的传达室。传达室边上高高的木架子上挂着声音洪亮的大钟。传达室对面的大黑板前,常有成群的学生在欣赏言恭达等学长们出刊的墙报。四幢青砖白缝的两层楼围在中间的是庄严的旗杆、宝塔似的雪松、亭亭如盖的香樟。楼房南面是与县三中一墙之隔的大操场,楼房北面依次是大礼堂、食堂、技巧运动的方天井,还有东边那片深深的桃园……
如今,这里已是清一色的休闲消费场所。转了一圈,只见里面人影稀少,十分清静。感谢留下了老省中原址的三棵大树,同学聚个会、喝个茶什么的,常说地点在“三棵树”。这三棵老树立地托天,撑起诺大一片繁阴。一棵金字塔形的雪松树冠庞大,尖顶直指天空,纷披的枝叶像一把巨伞,张扬地遮盖着强烈的阳光。两棵百年香樟东西向一前一后挺立着。前面一棵高大挺拔,阳光充足,树冠茂盛;后面一棵被曲尺形的楼房围住,在粗大主干的一米高处分出八根蠖曲龙游似的岔枝,弯曲而努力向空中伸张,如巨蛇腾跃狂舞。想起九四届的省中学子自行筹资建立的老省中旧址纪念碑,便向正在大雪松下露天茶座上品茶的老者询问。他俩友好地指着雪松说就在树旁。我转身一看,原来被一块移动告示牌遮住了。我连忙把那牌子移开,只见叶圣陶先生题写的“江苏省常熟中学”校名刻在紧靠大雪松的一块长方形巨石上。这是学子情系母校的象征!我取出手机把纪念碑与三棵树拍了下来。
    在三棵树下转悠,昔日的学习生活浮现在眼前,记得梅影校长的威严和陆希龄副校长的大腹便便,想起李声信主任的深沉与孙寿年副主任的急匆匆,难忘数学老师的年轻热情、语文老师的文雅端庄、英语老师的幽默风趣、政治老师的侃侃而谈……老省中教师那种崇高的敬业精神与良好的师德成为了我们终身的榜样。记得那时候的读书,没有月考,不排名次,不做各种名目的练习册,家长不施加压力,老师不进行逼迫,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愉悦地长知识、长身体,只可惜后来赶上了十年浩劫。
     看着我在三棵树下一副深情的神态,热情的茶客帮我与大雪松留下合影。
                  2014.10.20.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32
发表于 2023-10-29 10:49 |显示全部楼层
28竹林深深
             ——宝岩生态园
才刚入六月,阳光有点毒辣了。我独自进入宝岩湾苍山翠谷之中生态园,顺着蜿蜒的石板路向园林深处漫步。
这小路上几乎没遇见游人,倍觉安静。我独自转悠了一会后在一条石凳上坐下休息。我从包里取出水矿泉水,用力拧了几下却没能打开盖子,可见我这人真是没有。我环视四周,没见人影,就大胆地扯起上衣前襟盖在瓶盖上,歪着嘴巴使劲扭了几下,只觉手里一松。嗨,终于拧开了!我举起瓶子喝了两小口,心想得省着点儿,就这么一瓶矿泉水得用上半天呢!
稍作休息后,我起身慢慢行走于幽深小径,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一片大竹林。小路两边一根根修长的竹子高高挺立,茂密的竹叶相互交叉。走进竹林,倍觉清爽凉快。脚踩着落叶沙沙作响,散发着清幽的芳香。
忽然感觉身后有“嗒嗒嗒”的响声跟随着。我转身一看,有只狗紧随与我。我不由得两腿有点发软,硬着头皮停下脚步看它。它朝我“旺旺”叫。我再走时,它又跟着我。我没好气地训它为啥跟着我?嗨,它竟然没再叫,嵌在长眉毛里的双眼朝我眨巴眨巴的。平时很怕狗的我今天却觉得它很温柔。忽然听到主人召唤,狗才摇着尾巴离开。
我一根根地摸着粗壮的竹子并使劲摇晃,竹子上端枝叶开心欢笑。我想起老宅屋后也曾有过一片竹林,我们称为“竹园”。但竹子没有这生态园的毛竹这么粗。小时候,一放暑假,我们常常成天在阴凉的竹园里玩耍;长大后,夏季里生产队歇工的日子,我们到打扫干净的竹园里做小手工。有时大队(村)里开会需要分组讨论,“三家片”的队干部总是在我家竹园里进行。只要听说干部要来开会了,我们自豪地主动把自家的板凳从后窗传出去给队干部们坐。至于会议精神,与会者还木头木脑时,在堂屋里的我早已明明白白了。晚上生产队长开社员会传达会议精神,趁着人没到齐,我调皮开了:“盛家角广播电台,现在播报时事新闻:据竹园社报道,今天……”
我边走边回忆着,看到竹子搭建的小凉亭里三四位茶客品茶闲聊。他们掩映在静逸苍翠的竹林之中,简简单单,没有华丽的饰品,在这片高翠的竹林中,显得古朴宁静。再往前走时,竹林越发幽深,不见人影几缕阳光透过竹叶层叠的缝隙,光影交错。斑驳光点,映亮了幽静的竹林。
前面又见栏凳,我照例坐下、喝水、休息。这独坐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境界。我独自倾听鸟儿呢喃轻鸣,欣赏虫子悦耳演奏,迎面清风吹拂,欣赏竹影曳动,观望绿影阑珊……想起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叔本华说过“一个人只有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一个人只有独处时才是正真的自由。”此时此景,深感哲人语录颇有道理。
竹林深深,我喜欢这份静逸这一刻,我不是谁的长辈,也不是谁的下属或同事,更不是谁的朋友。我,只是我自己。之前曾好多次来过宝岩生态园,唯独这次是独来独往,独享惬意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33
发表于 2023-11-8 18:41 |显示全部楼层
80HOU 发表于 2023-11-8 11:26
有机会的话 ...

牌子在虞景文华广场正门进去色三棵树下的一块大石头便是。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34
发表于 2023-11-22 17:34 |显示全部楼层
夜幕下的大浜公园
     夕阳余晖给西边的天空抹上了一层橙黄色的时候,停止了好久的散步活动准备恢复,我打算上富春江路走走。
    我在公交车站上停下脚步,远望东三环高架与富春江路立交处,灯光煞是好看。我抬脚就往东走去。
啊,一座崭新的公园!啥辰光造的呢?我的消息太闭塞了吧!我步入公园环视四周,这个临河而建的园子,南起富春江路,北至富康路头,东边是东三环高架,西边是宽阔的大浜河。整座公园与金山苑隔水相望。
估计是新开放的缘故,游人真是不少。天色渐暗,路灯已亮。曲径小路上,一对小夫妻拉着的孩子在排列有序的地砖上欢快地蹦跳着,真是可爱。夜幕下,灯光闪烁,游人漫步。池塘里,远近三只彩色喷泉活泼诱人。我走近南边一只喷泉旁,那蓝色的水柱喷到半空散发出的是白色水花。一阵风吹来,水花亲吻我脸庞,水珠倏地钻进脖子里。我正感觉极爽时,喷泉水柱由蓝便成翠绿的。我兴奋地打开手机拍照时,水柱又变成紫色了,一会儿又先后变成橙黄、变成红色。我很想拍个视频,但手笨,摆弄了好一会儿没拍好。水塘对面的空地上,大妈们随着音乐在手舞足蹈;少妇们跟着口令弯腰踢腿地练着健身操;长廊上,一群歌唱爱好者围着音响设备引吭高歌……
我走进一只凉亭坐下,透过朦胧的夜色,发现亭子的旁边是两座横跨池塘的木质折尺桥。它们如两条巨龙卧在池塘的南北两端。我想起来了,连接富春江路的那座大桥就叫“龙头桥”。可惜我是外乡移居来的,估计此地一定有龙的故事。折尺桥的外沿镶着银白色的灯光,在夜色中显得安详又妩媚。
迎着晩风,我坐在凉亭里向北眺望,引入眼帘的是边防检查站大楼,三年前的一幕浮现在脑海:那晚我顺着富康路往东散步。忽然看见河对面有一幢好看的大楼,楼外沿河有一排木质栈道。我被美丽的景致吸引而走上香樟路通向大楼的长平桥。浓重的夜色中,突然一位持枪士兵走上前来,并伸出右手做了个制止前行的动作,那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令我一惊。我慌忙往后退去。正巧一辆桥车驶上桥来,我借着车灯一看,原来这里是解放军边防检查站。以后,我再没来过这里。
我出了凉亭走上折尺形木桥,凭栏看池塘,四周水面种着翠绿的睡莲,莲花星星点点,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洁白、秀丽。
穿过折尺桥,进入刚种下用黑纱遮顶的银杏树林,想想游人在这大树下漫步、乘凉,而辛苦的园林工人此时恐怕累得早已躺下不想动弹了。
出了树林,越过花坛,一座造型别致的圆弧形景观木桥呈现眼前。桥沿平台处有一堵透光混凝土矮墙。灯光透过混凝土表面光纤组成星空图案,真是美到极致。这座圆弧形桥连接着大浜河两岸的公园与居民小区——这里是游园的北口。 出口边竖着一块牌子,上写:大浜公园。我回首再次环顾夜幕下的新公园感慨起来:这里原是一大片杂草众生的大树林,没想到一年的功夫,它华丽转身,成为了美丽的湿地公园!
              2021.6.26.笔记
              2021.7.10.整理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35
发表于 2023-12-10 17:47 |显示全部楼层
          30“烟花”来临时
早上儿子汽车送我去东南医院做冬病夏治。到达医院门口下车时,儿子吩咐我把伞带着。我看看天空,觉得台风“烟花”的先遣部队打前站来了,而大雨似乎还在远方徘徊、犹豫着。儿子执意要我带上伞,说以备不时之需。
进入医院治疗刚结束时,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小宝贝也来做“三伏贴”治疗,一边抖着自己的裤腿一边说外面的雨太大了,伞都没办法撑住。我接嘴说刚才我来的时候只是刮大风而没下雨呀!医生问我怎么回去。我说坐公交车。那位年轻妈妈着急地说:“不行啊!医院门口到喜来乐车站有好一段路,雨这么大,你怎么走?”我拿起伞给大家看,表示我能行。
年轻妈妈迟疑了一下,说:“要不,阿姨你等一会。等我女儿做完了把你送到车站去。”我觉得不好意思,再三谢绝。可这位年轻妈妈一再坚持,连医生护士都感动了,我就接受了这份好意。
等小朋友做完了治疗,我跟着她们娘俩一道走。来到门诊出口处一看:乖乖,狂风大雨正肆虐,人都难以行走了。车子开到我们们身旁时,我想冲到车尾去看一下车牌号码,可雨太猛,车主已为我打开车门催我快上。我不能让雨水冲进车里面去,只好一头钻了进去。
车子在富春江东路上向西行驶,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不停摆动着,前方路上是一片茫茫。坐在红色轿车里的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待得车子到车站之前,我已经打开手机,在打开车门时抢着拍了张照片。我正想说声“谢谢”时,年轻妈妈驾驶着红色轿车已经掉头,瓢泼大雨中的车身溅起的水花煞是好看。
我知道,这辆红车很普通,但这一张雨中拍摄的照片得保存好——因为我需要它。
          2021.7.25.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36
发表于 2023-12-27 18:32 |显示全部楼层
相聚兴福忆石墩
     每年七月,撤并后的石墩小学十三位同仁总要相聚。今年的雨季中,我们又如期而约在兴福。
石墩小学校长老汤一如既往地组织并安排好活动,没车的在家等,有车的上门接。上午九时许,几辆私家车先后到达兴福停车场。这次是防控疫情以来的首次相聚,彼此相见时的喜悦溢于言表。我们互相已不是简单的曾经共事或曾经师生关系,而是拥有兄弟姐妹般的手足情谊,是彼此常牵挂而不常相见的亲人。
在水云涧茶室安顿下来,有人取出上好茶叶人手一杯泡上,有人拆开零食小吃摆上茶桌,有人切开西瓜和盘托出。知道我有上呼吸道疾病,男士们主动临时戒烟以示照顾。满满地围坐着的一大桌亲人般的招呼、问候、交谈、惦记缺席者。室外梅雨蒙蒙,茶桌上其乐融融。
午饭后,老天很眷顾,露出明媚的阳光。我建议户外去走走,众人纷纷响应。我们一行十几人漫步在寺路街上。走走看看间,忽然发现一人掉队了。于是,有的电话询问,有的返身寻找,众人停留下来,在郁郁葱葱的绿荫下等待着。我们曾经是一个强有力的奋斗团队,如今还是密不可分的温暖群体,大家曾经共同为石墩小学付出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如今虽然小学早已不复存在,我们的友情却永恒。
我们走在通往吊篮站的小路上,看着成片成片的树林,抚摸着结着果子的树枝,想起了发生在八十年代的一个事故。那是一次秋游活动中,学生们胜利完成了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挖地雷、夺红旗”活动后,开心地在山坡休息。看着孩子们玩得尽兴,我们也席地而坐,议论本次活动情况。在返回的路上,忽有一学生呕吐。老师即刻处理后继续前进。到环城东路上,连续接到学生呕吐伴有肚子疼的报告后,队伍立刻靠在人行道上停止前进,有老师把发病学生送到福顺马桥的三院医治。医生告知是食物中毒,得赶快转北门大街的中医院抢救。紧接着,又有好几个学生发病倒下。经过紧急查问,原来是有学生误食了山树上的似小苹果模样的果子。老师们当机立断,兵分三路:一路带发病学生去中医院救治;一路把其他学生安全送回家并告知家长:一旦孩子发病立即送中医院抢救;一路火速通知发病家长奔赴医院。谁知回家途中又有学生发病。那时没有摩托更没有汽车,护送的老师硬是肩背手搀地护送学生返城去抢救。医院里,无论是病房还是过道,到处都是躺着挂水的孩子。待得家长到达后,老师们迅速回乡下,分头挨家挨户地把睡下的学生一个个叫起来,盘问到底吃了没有。由于盘查及时,又有一批学生送进医院……那一夜,石墩的全体教师彻夜未眠,最多的一夜往返城乡五六次之多。那难忘的教训铭刻在心。之后的每年春游秋游季节,教育局会专门发文提醒学生不要误食野果。一晃几十年了,当年被抢救的学生早已是不惑之年了,而我们这些亲历的教师大多已退休了。
我们一边回忆一边踱步,在一小亭子停下,请游人为我们的再次相聚留下合影。
想当初,因为一样的平凡,我们彼此接近;因为一样的追求,我们才产生共鸣;又因为一样的使命,我们才怀着难以泯灭的热望共同为石墩教育风雨兼程、同舟共济。自一九五二年九月至一九九七年七月,石墩小学从诞生、发展、辉煌、撤并,她不是繁华落尽,而是完成了历史使命凝练之后的清澄。石墩小学消失已二十四年,而她礼仪、崇文、尚学、勤奋的治学精神陪伴着从石墩小学走出的共和国同龄和准同龄的二代、三代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2021.7.4.   草稿
     2021.7.28.  整理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37
发表于 2024-1-16 19:48 |显示全部楼层
32体育中心
   市政务中心办完事出来,去凯文路公交站等车。看看今朝天气蛮凉爽,就地转悠转悠吧——在这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后的如今,再来的机会很少。记得那年接送刚进幼儿园的小孙孙来这里学象棋曾到过几次,如今孙子快上大学了,可算是故地重游了。
    远望体育中心的主体建筑确有气派。这个中心规划占地580亩,由一座35000人体育场、6000人体育馆、2300人游泳跳水馆三个单体建筑所组成,建筑总占地7.4M2,总投资10亿元。体育中心工程建设分二期实施。我们的老宅基与所属的“上四十亩”与“下四十亩”是一期工程,建设成游泳跳水馆和体育场
其中占地面积16000M游泳跳水馆室内有50米国际标准游泳比赛池、国际标准跳水池和训练、嬉水池,室外有人工造浪池和50米游泳池等共6个泳池,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水上世界。听说已成功举办了全国跳水冠军赛、第十五届世界杯跳水赛、中国花样游泳公开赛暨全国花样游泳锦标赛、全国游泳锦标赛、第八届亚洲水球锦标赛等高级别的赛事。
我想绕体育中心漫步一周,但毕竟还没真正进入秋凉,没走多路就觉得很热。我停下脚步站在体育场的铁丝网外朝里面望望,想起当年北门大街虞山脚下的人民体育场也很宽敞,但那种设施是无法于眼前相比的。经过目测,估计我眼前那片观众座的位置就是我们的盛家角地址。我停住脚步,老宅的模样清晰地浮现与脑海,想起在这个全石墩规模最小的自然村里生活的种种,眼角不禁湿润了……
生活中,理智需要摈弃的东西,感情往往会顽固地捡回——我坚决地提醒自己:走吧,往前看!
前面是体育中心的正门。门的正前方竖着一块巨大的告示牌;“常熟市新冠疫苗体育中心接种点”。我有点好奇,便走上前去看看。哇,那么多人排着迂回曲折的队伍,自觉地有序地等待着注射疫苗。
眼望排队的接种队伍,忽然,我的思绪回到了很多年前——
那是八十年代中期的有一个学期,在苏南大地席卷了一场奇怪的风暴-----来打针了。上一天就听说浒浦、梅李的学校里学生都逃回家了。到了这天上午,有人说兴隆中学也有学生被家长喊回家了。谁知,午饭后真的也有家长来小学把孩子领回去。其理由是说打了此针后就绝育了。
这怎么可能呢?老师们努力与家长劝说,但无济于事,学校里只剩下教师了。望着空荡荡的校园,我无奈地走上大队桥上往两头张望着,希望有学生回来上课。忽有大队厂里出来的女工问我为啥要为孩子打针?我解释根本没有人要来打针,而且永远不可能用强行打针的方式来降低人口出生率的。她又问:“不然哪能全这样讲呢?”我凝视远方随口说:“都是愚昧无知造成的!”“啊,尼妹?几队里的尼妹?她变啥死乱讲呢!”此时此刻竟然无言以对,轻叹口气回到校园。
接下来的连续两天,除了教师子女没有其他学生。我们又急又好笑。男教师们便在操场上学骑自行车,女教师在一旁看热闹。路过的人都笑我们是学生放先生。后来听说不仅我们兴隆的学校没学生,周边几个公社(乡镇)的学校也都空堂了。直到三天后,学校才恢复到正常上课。
这场突如其来的从民间席卷而起并迅速蔓延整个苏南农村的“打针”谣言,反映出底层农村社会普遍的恐慌情绪和愚昧无知。
望着眼前体育中心耐心等待打针的男男女女,我无限感慨,三十多年来,日新月异的不仅仅是家乡的建设,农村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也同步地趋向文明。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38
发表于 2024-1-27 18:00 |显示全部楼层
             公园寻秋
今年立秋后还是持续高温,这几天终于凉爽了。上海弟妹们打算来常熟秋游,询问枫叶是否已红。我得去虞山公园一探究竟。
虞山公园里,很难找到秋色。出了入口道两侧鸡爪槭受不了气温剧变叶片焦了,里面到处郁郁葱葱,毫不收敛地旺盛着呢!
镇海台小广场上,年轻妈妈喂孩子打着遮阳伞,那些挺拔的银杏树碧绿,似乎没有秋风在扫落它们。
栗里茶馆的茶客三三两两地聚在绿荫下闲聊。九曲桥周围枫树葱葱茏茏,叶儿片片苍翠。
曲径边、假山石边小草青青,找不到一丁点儿枯黄的落叶。
我转身朝映山湖走去,只见岸柳依然垂下万条绿丝绦。大草坪里绿油油一片。
我对着虞山问:“秋色啊,你在哪里?”松涛阵阵:“正在路上!正在路上!”
我对着大地问:“秋色啊,你在哪里?”金桂、银桂匆匆赶到言子墓道气喘吁吁:“刚刚报到!刚刚报到!”
噢,秋色!相信你,终究不会缺席。篡改一句名人名言:“夏天已去,秋天还会远吗?”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39
发表于 2024-2-7 15:35 |显示全部楼层
          34泰安桥堍
大东门泰安桥改建成平桥已经好多年了,由于常浒公路及青墩塘路进城入口的改道,我很少去那里了。今天气温宜人,我特意坐公交从泰安街站下车就近转悠转悠。
快到泰安桥时,我一眼就看见东桥堍那棵大樟树,那是原来常发隆酱店的门口。我走上前去,只见它立地托天,撑起好大一片树荫。我张开手臂试了试,树身估计有三人合抱之粗。主干树皮很粗糙,有几处开裂成旋涡,好像向过往行人诉说着它关于泰安桥的故事。
   对于东桥堍的这棵大树,我得感恩。记得当年生产队常派社员进城卖茭白。参与者可作为开早工加记五成(相等于半个劳动日)。对与如此美差,我常以不会摇船为由推辞。而被指派的社员总要拉我一道去,并私下里承诺不要我抛头露面叫卖的,只要躲在旁边帮称茭白的算出金额就行。于是,每次轮到进城卖茭白,我首先去抢占有利地形。当搬运的、剥壳的、称秤的、收钱的忙起来时,我只要躲在这棵樟树背后,眼睛盯着秤杆,等报出重量时我把已经算好的价钱像个看客似的随口说出。常有人顾客夸我算得快,但我总乐不起来。因为高中毕业回乡的我总不喜欢上城,怕遇见当年的老师或插队后被抽调回城的同学。我是农村户口的,抽调上城不可能轮到毫无社会资源的我。
   离开大樟树就上了泰安桥。我伏在桥栏上往下看,福山塘南下的潮水依然湍急,颜港里水质依然浑黄。想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农船进城都是从梅塘(常浒河)与青墩塘交汇处的大理河进入大东门的。若然夏天,很有情趣:三五成群地在大理河游泳戏水的城里小孩们喜欢吊住船舷搭一段“顺水船”的快乐写满正滴着水珠的脸蛋;当船上人拎起竹篙吓唬他们时便一个猛子转到水底而逃得无影无踪。船到熙春桥头了,站在船头掌篙的就拉长了音调威严地喊出口令:“来——船——松——摇——”如没回音,说明可照常前行。如泰安桥北侧有回令:“松——摇——”,那么不管是推艄往南去颜港还是扳艄往北去福山塘,把橹人就停止摇橹。船头撑篙人立即严阵以待地把提在手中的竹篙迅速对准船头前方插入河中同时用一个膝盖顶着竹篙拼命地阻挡自己船只前行。如对方船顺着福山塘南下的潮水直泻而下时,执篙的必须当机立断拔起竹篙抵到对方船舷极力防止“亲密接触”。若双方船上人性格温和的,先喊着:“不好哉!不好哉!”嘭!撞上了。双方长叹道:“乃么好!”如遇到急脾气,就脖子爆出绳索似的青筋骂:“贼操佬,㬟(fen)生耳朵?”回应的嗓子更大:“听,贼操佬在骂人!”于是,一阵骂骂咧咧直到对方都听不见为止。说真的,在泰安桥下行船是要点眼力与技术的。
从西桥堍下去是休闲步道。步道上段段节节建有木质围栏、小亭或长廊。我在栏凳上坐下休息。看看地段,这里原来叫柴场。进城的敞口船一般都聚集在这里。先到的沿着石驳岸停靠,晚到的把缆绳系在先到的船上。若先到的船要离开了,淳朴的乡民会把外面的船绳解开后让自己的船排出去后再把别人的船拉到靠岸停妥、系好缆绳再把自己的船开走。柴场河沿总是横七竖八地停靠着大小不一的船只,停船、开船的都是心平气和的,完全不像桥下激流中那样如临大敌、短兵相接。
如今,柴场那小街变成休闲步道,小街与环城东路间那一长排民居在道路拓宽时早拆除。泰安桥虽改拱形为平坦但仍在,颜港河水依然奔流不息,对岸的修复的老房子已焕发出青春,而老城改造时种在沿河的樱花树已成独特的风景。
忽然,一直白色鸟儿出现在颜港上空。我兴奋地追赶着抓拍,但技术太臭而没拍好。正遗憾时,只见白鸟一个俯冲在水面盘旋几圈后落在泰安桥下涵洞口横着拦水面漂浮物的竹竿上休息。路过的几位买菜阿姨纷纷驻足欣赏。看它那细细的腿、长长的尖嘴、雪白的羽毛,我猜想它是钓鱼郎吧。大家静静地看它扭转脖子细心地梳理背上羽毛,相互暗示别出声,生怕惊动了它。
此时,蓝天、白云、岸柳清晰地倒映河面,白色鸟儿歇息在泰安桥下水面的一角,好一幅祥和温馨的画面!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40
发表于 2024-4-16 14:58 |显示全部楼层
              35 尚湖寻春
防疫尾声中,趁着公园刚刚有序开放,趁着学校还未线下上课,在职的“依赖已成醉”开车带我们几个老同事去尚湖边寻春。
尚湖边好热闹!湖岸边,草地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帐篷,远望真像盛开着的彩色大蘑菇。赏湖水的,做烧烤的的,放风筝的,生龙活虎的人们快活地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在一间茶室安顿下来后,我带着“甜甜一笑”的孙女出去寻春。
听说“寻春”两字,这位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甩开奶奶非常乐意地跟着我走了出去。我俩离开人群,沿着湖岸边走边看。柳树上枝条都爆出了嫩芽,正扭动着细腰跳舞呢!树下返青的小草喜滋滋地享受着阳光。灌木从中的迎春花张开了黄嘟嘟的小嘴唱着赞歌。我说它们都是像我们一样来寻找春天的。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时,我顺口唱起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红的花芽,看见绿的草……”小宝贝听得眼睛眯成了线。
忽然听到一阵公鸡打鸣声,小朋友要去看。我把它带到一片桃园处。园子周围用网围着,里面公鸡、母鸡一大群。有的散步,有的觅食,有的追逐。鸡们的欢乐感染了我俩。小朋友双手趴在网上,跃跃欲试,好想进到鸡群里面去一起乐。这小孩子真爱思考,一会问公鸡为啥打鸣?一会问母鸡打鸣吗?一会儿又问鸡走路时为啥脖子往前一伸一伸的?我一一做了认真回答。
我怕她再问些我难以回答的怪问题,就一边口诵“门前小河边,来了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的快板,一边拉着她往附近小池塘走去。看见了在水中嬉水的鸭子与大白鹅后,小朋友的问题照例不少:“鸭子把头钻进水里去干什么呀?”“大白鹅为啥不钻到水底去找食吃?”哈哈,跟小朋友在一起的我,好像寻找到了青春时期带领低年级学生的感觉。
忽然田畦边一片小白花吸引了孩子。我告诉她那是荠菜开出的花。我们常熟人称之为“谢菜”。她快活地奔跑过去摘起了小白花。
转了好一会了,我怕自己累着了,领着小朋友回到茶室。我开心地告诉大家:“真巧!今天是三月三。老话说的好:三月三,谢菜花开来赛牡丹。
有人连忙说三月三还有一个月呢!谢菜花开得早了些。
我连忙理直气壮地说:“今天不是三月三吗?”
“昨天才二月二呢!”有人不答应了。
“还说呢,昨天二月二,今天阿就是三月三了?”我振振有词地嚷着。
这一嚷不要紧,博得众人开心大笑。我跟着傻笑。笑停思笑,觉得我怎么可以如此一时糊涂呢!幸亏有退休制度,不然如何教学生呢?
2022.3.5.

35

主题

4

好友

5612

积分
来自江苏

初级守卫Rank: 6Rank: 6

41
发表于 2024-4-26 10:25 |显示全部楼层
                                            36.手足同胞故乡行 之一
            ——华丽转身的陈庄村
  这次趁着远在澳洲的小妹回国的机会,众兄弟姐妹相约来故乡常熟与我相聚。为此,我开心得激动了好几天呢!
  淼泉陈庄村是我生父的故乡,全家是在新中国初全家迁沪的。这个村子里住在生父的侄子。我们称他“二哥”。我与他同样是家庭组织在农村的老三届回乡知青。经历过同样的蹉跎岁月,所以我们两堂兄妹走得较近。我们姐弟五个第一站便是去二哥家拜访。我当然屁颠屁颠地领着去了。
  如今的陈庄村是常熟市美丽乡村的示范村。自然村落建设得如同花园一般。
  二哥的儿女们都在常熟城里生活,乡下这高大宽敞的楼房就老夫妻俩住着。二嫂是勤快的劳动妇女。她把楼房的里里外外收拾得清爽、温馨、美丽。堂屋里,八仙桌上摆满了各种时令可口的新鲜瓜果。哥嫂俩热情周到地招待让我们深有回家的感觉。
  院子里错落有致地摆放这好多盆栽,花草们在春风里向我们微微点头表示欢迎;茶碗里,温存着亲人的浓情蜜意,飘香的茶水洗刷了我们扑扑的风尘。
  二哥带我与四弟去寻找父母的老宅位置。老宅早被拆了,由旁人家盖起了新楼。幸亏前面有座与当年老宅一模一样的老式平房。我连忙拍下照片聊以安慰。
  四弟想起当年寒假回乡下时与小弟种树的情景,我们找到了那块地。树木早已成才被砍用,地面由村里搭建了一个景观凉廊。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刚刚离开我们一个多月的小弟一定在天空看着我们!因为一家人在这世上生活一遭是缘分,不管怎样,家人的缘分永不会断。
   大姐听说我们去寻找老宅位置,也匆匆赶来。兄妹几个你一句我一言地回忆起当年的种种……
记得 这屋背后原来是条很宽的河,如今被填埋成一条狭窄的小溪流了。溪流对面新建了座金碧辉煌的静心寺倒影水中,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有村民阿姨走来了。她一眼旧认出了大姐与四弟,然后把我打量一番后竟然认出我就是被送到九里去的姑娘。奥,我在故乡人的心里还是有一丁点儿记忆的。
  我们走过父辈曾经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遇;我们吹着父辈曾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们踩着父辈曾生活的老地方,这算不算怀念?
  老宅前高高的石桥变成了畅通汽车的水泥平桥了。我们站在平桥上放眼望去,河水清澈干净,两岸的灌木杂树换成了漂亮木头护栏的木质栈道。整个村庄显得干净美丽,让从大上海回来的游子觉得十分养眼。
虽然父母当年的老宅地段已完全改变了模样,但这故乡的风、故乡的水、故乡的泥土所蕴含的情,我们不可能忘却。
我们去大堂嫂(大堂哥已去世)家去时,看到大门紧闭。虽然没能见到人面而有点遗憾,但我们姐弟一行很坦然,因为我们来过了。
  时间太快,要离开陈庄村了。二哥二嫂把我们一群送到村东头,双方告别再告别,挥手再挥手。车子发动了,我们无限深情地回望这那片土地:陈庄村,明年我们再相会!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网民应遵纪守法,不造谣传谣,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共建诚信健康网络环境。

商务合作: |论坛信息客服:0512-52037268 |论坛微信客服:cs1816852351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零距离APP二维码